• 建筑钢结构适用性能的可靠性分析与蒙特卡罗实现

    建筑钢结构适用性能的可靠性分析与蒙特卡罗实现

    刘海鑫[1]2003年在《建筑钢结构适用性能的可靠性分析与蒙特卡罗实现》文中指出围绕工程结构可靠性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对研究相对较少的建筑钢结构适用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简单介绍了工程结构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以及工程结构可靠性分析中常用的几种实用计算方法。根据基于概...
  • 地震多参数神经网络目标预测应用研究

    地震多参数神经网络目标预测应用研究

    张良[1]2003年在《地震多参数神经网络目标预测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神经网络地震多参数目标预测是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描述已知和未知样本及其关系所指示的目标特征的一种具有一定智能的综合处理解释方法。这种预测的中心环节是建立地震特征参数与地质参数的对应关系。本文在详细分析和论述了神经网络预测和地震多...
  •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应用评价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应用评价

    李传江[1]2003年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应用评价》文中认为榆树林油田处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叁肇凹陷东部斜坡,主要产油层系是中生界白垩系泉叁、四段的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储层为河流相沉积,主要砂体为有底钙存在的正旋回河道砂体,微电极曲线形态为箱型;其次为姚一段的葡萄花油层,储层为叁角洲内前缘沉积,...
  • 华北地块近期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华北地块近期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唐方头[1]2003年在《华北地块近期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特征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大陆现代以块体构造变形为主要特征。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块体活动的普遍性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所认同,导致了活动地块理论的诞生。活动地块是被形成于晚新生代、晚第四纪(100~120kaB.P.)至现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所分割和...
  • 中国地震应急的区域差异规律研究

    中国地震应急的区域差异规律研究

    邓砚[1]2003年在《中国地震应急的区域差异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讨论地震应急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提取了影响地震应急的区域差异性因素,并借助ArcInfo平台,对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利用地学“区划”手段,以各地主要区域差异性影响因素的宏观分布特点和县域人文经济特异性...
  • 强震成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强震成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陈化然[1]2003年在《强震成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地震孕震过程,早期的研究大多侧重于震源模型和理论,围绕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震源及其邻近地区应力场、应变场的时空动态演化来研讨其长、中、短、临各阶段的现象与机理,而较少涉及各地震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然而,地震活动...
  •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应用深入研究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应用深入研究

    马志波[1]2003年在《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应用深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球物理属于边缘科学,其技术的发展也很难再有类似于多次覆盖那样的技术革命,而且新技术的发展通常具有较为刻苛的前提条件,所以它们的应用通常具有局限性。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的地震模块种类很多,但实际数据的变化更多。有些处理技术需要我们去挖...
  •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集成中关键问题的研究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集成中关键问题的研究

    黄志斌[1]2003年在《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集成中关键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是地震观测数字化后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结果,结合了地震观测专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一个技术交叉的新领域。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开发、集成的国家性数字化地震观测台...
  • 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陶玮[1]2003年在《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许多学者(马宗晋等,1986;张肇诚等1994;洪汉净等,1994,1997;黄圣睦等,1996)通过对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及邻区强震活动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在一定时期内,中国大陆及邻区内强震活动有相对集中的地区,称为强震活动...
  • 海上污染预测的局部解析算法

    海上污染预测的局部解析算法

    刘颖[1]2002年在《海上污染预测的局部解析算法》文中提出本文针对求解对流扩散方程的数值方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算法——局部解析法。方法以局部计算区域内的解析解为基础,迭加求得数值解。通过对一维和二维方程在无边界影响情况下的计算和分析比较,证明此方法具有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本文...
  • 高层结构线弹性及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高层结构线弹性及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何邵华[1]2008年在《局域大空间复杂高层结构抗震失效机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建筑高度不断增加,而且平面和立面日趋复杂。在这些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中,有时还需要在结构的特定楼层或多个相邻楼层的特定部位设置局部大空间或立面大孔洞,形成局域大空间高层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表明:该类...
  • 模糊模式识别在储层精细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模式识别在储层精细评价中的应用

    母智弘[1]2002年在《模糊模式识别在储层精细评价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将模糊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形成了一项交叉、前沿技术——模糊模式识别技术,该技术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模糊个体识别的深入研究,并在充分分析长庆乌审旗区的测井数据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构造自适应多...
  • 南天山活动构造与遥感图像特征研究

    南天山活动构造与遥感图像特征研究

    郭建明[1]2002年在《南天山活动构造与遥感图像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天山位于亚洲中部,天山造山带形成于晚古生代,到中生代时,在天山内部形成了一些山间盆地,印度板块在始新世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天山受南北向挤压力的作用再度于早中新世隆起,由于板块碰撞的持续进行,在天山山间及山前发育了许多的活动构造。...
  • 现代非线性优化算法在大地测量反演中的应用

    现代非线性优化算法在大地测量反演中的应用

    王健[1]2002年在《现代非线性优化算法在大地测量反演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探讨了目前现代非线性优化算法(禁忌搜索,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蚁群算法等)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中的应用,比较了它们在大地测量反演中的优缺点。针对非线性优化算法收敛速度较慢的缺点,做了几种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基...
  • 既有连续梁桥抗震评估方法及模型试验研究

    既有连续梁桥抗震评估方法及模型试验研究

    周勇军[1]2002年在《既有连续梁桥抗震评估方法及模型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根据位于弹性地基上的桥墩的变形特点,将桥墩的变形分解为桥墩自身弹性变形、基础转动和平动引起的墩身变形叁大部分,并以此作为桥墩振型函数,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位于弹性地基基础上连续梁桥的整体地震振动方程,应用反应...
  • 建筑物地震反应的push-over分析应用研究

    建筑物地震反应的push-over分析应用研究

    王锐[1]2005年在《基于性能的多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许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已经暴露出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不足,要想对结构的抗震性能作出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就需要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因此人们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以使所设计的建筑物在一定的地震作用下不发生...
  • 中国西部新区油气勘探模式研究

    中国西部新区油气勘探模式研究

    陈其宗[1]2002年在《中国西部新区油气勘探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加入WTO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给予西部石油工业较多的优惠政策,西部新区勘探时机日趋成熟。西部几个主要盆地,地域辽阔,...
  • 转换反射波成像方法研究

    转换反射波成像方法研究

    许士勇[1]2002年在《转换反射波成像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研究地下地质结构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目的,地震成像理论和技术是地震勘探的核心内容。多分量地震勘探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其中,转换反射波资料的处理与传统纵波资料的处理有很大不同,针对转换反射波的特点开发新的特别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勘探地球物理...
  • 辽河滩海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辽河滩海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侯伟[1]2010年在《辽河滩海东部古近系层序—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制约关系》文中指出辽河滩海地区位于下辽河-辽东湾盆地北部,属陆上辽河坳陷与海域辽东湾坳陷的过渡区,是中-新生代伸展、走滑背景下形成的陆相断陷盆地。为系统分析陆相断陷盆地的沉积层序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
  • 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形研究

    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形研究

    燕云鹏[1]2002年在《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形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板块构造、活断层分布、地壳运动这叁个方面来分析台湾地区的大地构造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台湾的地震活动特征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差异将台湾地区划分为东、西部两个地震区,然后再依据新构造和现代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还有地震构造进一步把东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