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原则的“对象性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隐含前提论文]()
作为原则的“对象性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隐含前提肖宁“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隐而不显的哲学前提和基础,这一原则的形成吸收了费尔巴哈和...
![论胡塞尔与马克思对“认识对象”的处理之异同论文]()
论胡塞尔与马克思对“认识对象”的处理之异同邹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摘要:对于近代认识论中的”认识对象”,胡塞尔与马克思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胡塞尔关注“对象的...
![论“对象性活动”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意义论文]()
论“对象性活动”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意义□肖宁(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研究往往用“异化劳动”为...
![作为原则的“对象性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隐含前提]()
“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隐而不显的哲学前提和基础,这一原则的形成吸收了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因素。马克思首先站在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的基础...
![论胡塞尔与马克思对“认识对象”的处理之异同]()
摘要:对于近代认识论中的”认识对象”,胡塞尔与马克思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胡塞尔关注“对象的给出方式”,将对象还原成某种经由含义充实而给出的东西;而在马克思这里,对象是表现主体...
![论“对象性活动”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意义]()
[摘要]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研究往往用“异化劳动”为中心来定位此时马克思的思想高度,而忽略了《手稿》中另一概念——“对象性活动”的重要性,一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