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化疗论文

  • 补虚化瘀方拮抗细胞毒剂所致荷瘤小鼠骨髓和免疫抑制的实验研究

    补虚化瘀方拮抗细胞毒剂所致荷瘤小鼠骨髓和免疫抑制的实验研究

    勾忠平,邓道昌[1]2004年在《补虚化瘀方拮抗细胞毒剂所致免疫抑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补虚化瘀方对荷瘤小鼠化疗后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接种P388白血病瘤株小鼠当天开始予补虚化瘀方灌胃,连用13d。将给药小鼠分为高、低剂量组,另设正常、模型、化疗对照组。接种后第6天、第7天分别给化疗...
  • 反义bcl-2或反义survivin mRN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MC、SH-SY5Y生长和凋亡的作用

    反义bcl-2或反义survivin mRN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MC、SH-SY5Y生长和凋亡的作用

    关健,陈杰,罗玉凤,高洁[1]2002年在《反义bcl-2和反义survivin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MC细胞生长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反义bcl2和反义survivin(svv)对人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系SKNMC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采用定向克隆构建在真核细胞中能...
  • 紫杉醇对淋巴细胞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紫杉醇对淋巴细胞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吴维光[1]2001年在《紫杉醇对淋巴细胞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化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作用,影响患者预后。国内外关于化疗药物对免疫功能影响结果报道不一,有学者认为抑制免疫功能,有学者认为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还有学者认为化疗对免...
  • 流式细胞术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变化及意义

    流式细胞术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变化及意义

    周晋华,张安成[1]2003年在《流式细胞术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的免疫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肺癌及肺部一般炎症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35例原发性肺癌、38例肺部一般炎症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8、CD16+56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外...
  • 介入化疗对宫颈癌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介入化疗对宫颈癌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熊芳[1]2001年在《介入化疗对宫颈癌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对宫颈癌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宫颈组、宫颈癌组介入化疗前和介入化疗后各20例的宫颈组织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DNA含量和S期细胞比率(SPF),DNA含量用DNA...
  • 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许绍发,刘志东,秦明,赵立强,李福根[1]2003年在《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研究:健康成年犬18只,分为单纯阻断组:阻断上腔静脉或上腔静脉奇静脉联合阻断(9只);人工血管置换组:...
  • 小细胞肺癌病人外周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小细胞肺癌病人外周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李厚怀[1]2001年在《小细胞肺癌病人外周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高度灵敏的恶性肿瘤特异的或相关的基因检测方法,对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针对在小细胞肺癌细胞中高效表达的韩蛙皮素样肽(Bombes...
  • 肺癌GSTs同工酶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肺癌GSTs同工酶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聂坤荣[1]1991年在《肺癌GSTs同工酶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不断增长,说明其预防和诊治效果远不令人满意。为了提高诊治水平、长期以来人们希望找到一种可靠的肺癌标志物(tumormarker),以用于早期诊断或各种治疗的疗效评价,但迄今尚未成...
  • 高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小细胞肺癌

    高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小细胞肺癌

    罗克桓[1]1994年在《高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小细胞肺癌》文中研究指明9例拟行高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ABMT)的小细胞肺癌中,4例因病情变化而除组,5例完成ABMT,其中2例(例1,2)先行手术治疗,另3例(例3-5)在诱导化疗后均达部分缓解(PR)(残存病灶大小分别为1.5、1和2...
  • 恶性淋巴瘤患者多药耐药的研究

    恶性淋巴瘤患者多药耐药的研究

    刘立新,李中德,孙燕[1]1995年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多药耐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对25例初治及25例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多药耐药进行了前瞻性分析。结果发现:初治患者仅8%(2/25),而复发患者60%(15/25)mdrlmRNA表达阳性(P<0...
  • 人白细胞介素-15cDNA克隆和表达及IL-15 cDNA转染肺癌细胞所诱导的抗肿瘤效应

    人白细胞介素-15cDNA克隆和表达及IL-15 cDNA转染肺癌细胞所诱导的抗肿瘤效应

    沈永泉[1]1997年在《人白细胞介素-15cDNA克隆和表达及IL-15cDNA转染肺癌细胞所诱导的抗肿瘤效应》文中研究说明IL—15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同IL—2相似的生物学功能。IL—15对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均能够产生促增殖促分化的作用,并能够诱导淋巴细胞产生IFN-γ、TNF...
  • HSP70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HSP70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郭建成[1]1998年在《HSP70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文中认为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研究胃癌形成与发展的机制对胃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业已发现,在胃癌中存在原癌基因如C-myc、C-erbB_2、H-ras、C-met等的突变、扩增、活化以及抑癌基因如...
  • 清毒饮和养正片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清毒饮和养正片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潘习龙[1]2000年在《清毒饮和养正片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急性白血病属于中医虚劳、血证、温病等范畴,其发病原因为精气内虚、温热毒邪炽盛,发病机理不外乎邪毒内蕴、正气虚弱、血行瘀滞、痰邪凝滞,临床采用辨证和辩病的方法,给予扶正、解毒、化瘀及砷剂等治疗。导师组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
  • 尿α_1-MG检测顺铂联合化疗后肾毒性的临床意义

    尿α_1-MG检测顺铂联合化疗后肾毒性的临床意义

    郑鸿,陈声波[1]2001年在《尿α_1-MG检测对顺铂联合化疗后肾毒性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尿α_1-MG是否反映DDP联合化疗后肾毒性的灵敏又特异的指标;了解不同剂量DDP联合化疗后肾毒性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尿α_1-MG/尿Cr的比值在不同剂量DDP为主化疗后肾毒性的...
  • 消积饮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消积饮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卢君仁[1]2000年在《消积饮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消积饮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消积饮及其与化疗结合对中晚期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消积饮组(治疗组)、化疗组(对照组)和消积饮加化疗组三组。消积饮组予以消积饮50ml,口服,每天2...
  • “养胃合剂”减轻放射线所致毒性的实验研究

    “养胃合剂”减轻放射线所致毒性的实验研究

    刘健[1]2000年在《“养胃合剂”减轻放射线所致毒性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探讨“养胃合剂”减轻放射线所致毒性的机理。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及MTT法,观察“养胃合剂”(以下简称YW)对荷瘤小鼠放射后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使用TBA法和DTNB法观察YW对小鼠放射后自由基损伤的...
  • 多药耐药基因转导提高人造血祖细胞对化疗药物抗性的体外研究

    多药耐药基因转导提高人造血祖细胞对化疗药物抗性的体外研究

    童英[1]2000年在《多药耐药基因转导提高人造血祖细胞对化疗药物抗性的体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是经过单一化疗能够获得治愈的疾病。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如卵巢癌、宫颈癌等也是对化疗较为敏感的肿瘤。然而,反复和大剂量化疗带来的骨髓抑制,以及由此所...
  • 螺旋CT三期扫描对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的研究

    螺旋CT三期扫描对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的研究

    张洁,陈棣华,蒋光愉,陈金城[1]2001年在《螺旋CT三期扫描对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螺旋CT三期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对胃壁浸润深度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31例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30s(动脉期)、70~80s(非平衡期)及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