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力文[1]2004年在《汉语新词翻译的描述性研究》文中指出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新词新语。这些新词有的是指称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中国社会特有新事物或新现象的,当然一些是原来就有的但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另外还有很多是从外国语言中借来的,这些借来的新词包括借...

董说平[1]2004年在《晚清时期日文史书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文中指出晚清时期日文史书的中译是近代中日文献交流的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日文史书体现出经由日本学者融会贯通的西方文化思想。日文史书的中译为西方的政治、史学等思想传入中国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是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另一...

万文佳[1]2015年在《晚清报刊小说广告与小说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晚清时期,是小说发展极为繁荣的时期。不管是从小说的传播方式上看,还是从小说的创作、销售、出版等方式看,小说的发展较之明清之际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本课题尝试从晚清小说的创作、出版、印刷、销售、阅读等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晚清报刊小说广告对晚清...

刘宏照[1]2010年在《林纾小说翻译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对林纾翻译小说的研究。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一百多年来林纾研究的成果,尤其是林纾小说翻译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林纾的翻译思想、翻译策略、林译的操纵因素、林译的成功原因、林译的贡献以及林译的不足和缺陷。本文没有单单从文化角度或者语言角度来讨论林纾...

刘红岭[1]2004年在《闻一多诗歌翻译的美学研究》文中指出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格律诗的倡导者,也是白话诗体翻译的先锋。他在诗歌翻译理论和实践上都卓有成就。作为评介性的论文,本文主要介绍闻一多诗歌翻译理论和其翻译实践中的美学趋向。其翻译理论包括:(1)在选择原着方面;(2)翻译的步骤;(3)译...

赵晓丽[1]2004年在《译者在中国政治文献翻译中的干预》文中指出政治性文献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政治性文献的翻译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然而,政治文献翻译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翻译地过死,过于拘泥于原文,“中式英语”成了政治翻译中的普遍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所以...

孙宇[1]2017年在《文化转向视域下的莫言小说英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正如欧洲叁大汉学家之首的荷兰着名汉学家施舟人所说,“中国文化意义重大,不能被中国人独享”,中国文学也是这样,应该让世界读者共同分享。纵观20世纪至21世纪初,中国现当代文学并不逊色于其他国家的同时代作品。虽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

易武[1]2003年在《20世纪上半期语文教育思想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拟以传统语文教育思想受外来教育思想的冲击及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而不断调整,不断变迁的历史,来勾勒从1904年——1949年这段语文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轨迹,以探求其背后的成因,并希冀对当今语文教育改革有所启示。根据各个...

王庭波[1]2013年在《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将步入“深水区”,对语文课程改革十余年成效与问题进行理性反思,将会使语文课程改革摆脱理论的困惑与实践的困境,逐渐走向澄明之境。从变革性实践的角度看,当前语文课程改革...

徐斌[1]2003年在《格萨尔史诗图像及其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史诗是记载“民族记忆”的书,表现着民族的精神、记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体现着民族的审美。图像是史诗文化、史诗精神、史诗功能的综合载体,是史诗丰富内涵的外化形式,对于史诗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从史诗图像这一新的视角寻译出史诗内容、史诗...

王晓凤[1]2012年在《郭建中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郭建中教授,中国当代资深翻译家,浙江大学资深教授。曾担任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副研究员,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校区研究员,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翻译协会会长,浙江省外国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浙江省翻译协会...

张瑞娥[1]2012年在《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建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为研究对象,宏观上着眼于多元、动态和开放的教学主体交往体系的建构,微观上则从具体的参数着手,包括交往主体、交往过程、交往目的、交往中介客体、交往环境和交往模式等。研究始自于对英语专业本科翻...

赵燕[1]2003年在《汉魏六朝临终文试论》文中研究说明汉魏六朝是一个时代风云屡经变幻的历史时期,伴随着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文学渐从“文史哲”不分的混沌状态走向了鲁迅先生所谓的“自觉”时代,临终文作为这一时期的一种特殊的写作现象为当时文学的繁荣书写了独特的篇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孙洛中[1]2003年在《《聊斋志异》商业文化思想探析》文中指出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聊斋志异》涉及商业和商人的篇章历来的评论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划分了两个评论阶段来梳理评述:评点阶段,主要是清人的评点,其笔墨集中于对商人形象的道德评价和阐发评点者个人对有关篇章意蕴的领悟,多属就事论事,虽...

吕明洁[1]2017年在《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探析》文中指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代表思想,它始于文学批评、哲学范畴,后期向社会科学扩展,它对人类的思想、观念、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这是笔者选...

魏清光[1]2012年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翻译活动的社会属性及其对我国深入改革开放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广泛和深刻的认识。虽有诸多的努力,但这些努力只是临时性的应对,鲜有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系统地思考、研究这方面的功能。我国目前的翻译研究,由于对翻译活动社会属...

王成军[1]2003年在《二十世纪:中西小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学构建的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是:小说学的兴起。由于西方文学现念的引进,在中国一向被视为“小道”的小说,获得了“文学正宗”的文化地位。但是,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在取得正宗地位的同时,却是以西方小说观念为参照系的。结果,...

孙宇[1]2017年在《文化转向视域下的莫言小说英译研究》文中认为正如欧洲叁大汉学家之首的荷兰着名汉学家施舟人所说,“中国文化意义重大,不能被中国人独享”,中国文学也是这样,应该让世界读者共同分享。纵观20世纪至21世纪初,中国现当代文学并不逊色于其他国家的同时代作品。虽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中...

杨焱[1]2003年在《正式性与信息性:科技英语介词短语之文本特点与翻译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翻译界的研究重心一直都比较偏重于文学翻译,故此,科技翻译迄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由于理论匮乏,也缺乏理论圆融度和较高的系统性。有鉴于此,本项研究即重点探讨科技翻译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科...

赵征军[1]2013年在《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戏剧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承载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牡丹亭》因其浓艳华丽的语言、恍惚迷离的情节、宏大辉煌的结构、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以及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和要求个性解放的主题,感染了千千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