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法革新讨论”中陈望道先生的贡献-纪念“中国文法革新讨论”80周年论文]()
语言学研究“中国文法革新讨论”中陈望道先生的贡献——纪念“中国文法革新讨论”80周年范晓(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80年前的“中国文法革新的讨论”,陈望道做出...
![江南文脉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使命论文]()
江南文脉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使命谢金良【摘要】江南,一个古老而鲜活的名词,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而又不断推陈出新,成为中国精致文化生活的一个美好典型与范本。江南文脉的历史传承,启示我们必...
![《现代汉语词典》兼类词词类标注修订例析论文]()
《现代汉语词典》兼类词词类标注修订例析杨旭摘要在兼类词词类标注的修订上,《现代汉语词典》从第5版到第7版有增加和减少两大类。增加包括义项增加、词类更改、增收新词和条目合并四种致...
![上海普通话版“林氏六音”频率范围分析△论文]()
·临床研究·上海普通话版“林氏六音”频率范围分析△王非凡1于珏2马良3张美琪2夏欣雨2【摘要】目的分析上海普通话版“林氏六音”的频率范围,丰富普通话...
![略论朗西埃的美育思想论文]()
略论朗西埃的美育思想周盈之(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从审美艺术的视角思考政治问题,使得朗西埃在激进左派中独树一帜,而其美育思想中呈现的政治平等维度,也使其美育思...
![语言是逻辑的本能:黑格尔语言观再思考论文]()
文艺理论研究语言是逻辑的本能:黑格尔语言观再思考李钧(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对于黑格尔的语言观研究,一般在语言与逻辑或者真理的分离的框架下进行,并认为语言模...
![从口味到趣味的社会分析-从布尔迪厄《区隔》谈起论文]()
从口味到趣味的社会分析——从布尔迪厄《区隔》谈起陆扬[摘要]布尔迪厄的趣味判断批判是针对康德美学非功利美学原则而发。在布尔迪厄看来,趣味源于口味,必须回溯到厨房和饭桌上饮食口味...
![“粗犷”:赫哲族的本性之美论文]()
“粗犷”:赫哲族的本性之美孙岩(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赫哲族拥有一种粗豪猛烈、恣肆狂放的粗犷之美。这种美是一种有别于精细...
![《易》思维与中和之美-读《符号学视野下的易学》札记三则论文]()
《易》思维与中和之美——读《符号学视野下的易学》札记三则文/樊高峰谢金良摘要:《易》思维是华夏美学话语的思维原型之一。李定先生在《符号学视野下的易学》中也阐述了相关问题,他认为...
![论文化帝国主义批判在殖民主义理论转型中所起的作用论文]()
论文化帝国主义批判在殖民主义理论转型中所起的作用刘庆(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殖民主义理论经历了从殖民主义到新殖民主义再到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转型,而文化帝国主义批...
![亚里士多德“净化说”内涵再辨析论文]()
亚里士多德“净化说”内涵再辨析樊高峰摘要:“净化说”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之一,它主要是针对悲剧艺术〔1〕而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的内涵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净化观众观...
![论美不是形象论文]()
文艺新论论美不是形象陆扬(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形象历来被认为是美的先决条件。美无论是作为名词抑或形容词,其定义中作为形象的形式因素,都举足轻重。从亚里士多德...
![《周易》中“东北”“西南”“南”的神话内涵论文]()
·人文视野·文学·语言《周易》中“东北”“西南”“南”的神话内涵樊高峰,谢金良(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周易》中的“...
![佛学中国化大众化的典型:《六祖坛经》及其现实意义论文]()
佛学中国化大众化的典型:《六祖坛经》及其现实意义蒋凡(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坛经》是佛学中国化、大众化最为成功的典型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立文字,...
![不在场的在场-对《斐德若》中哲人关注点的探究论文]()
不在场的在场——对《斐德若》中哲人关注点的探究孟令军(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苏格拉底一直致力于对“如何引导城邦和民众向善”问题的探索,但是在《斐德若》篇中,他...
![论王夫之庄学研究的儒学立场论文]()
【哲学】论王夫之庄学研究的儒学立场李志旭(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革之际,庄学研究开始逐渐走出宋明理学的樊篱。某种意义上,王夫之的庄学研究...
![存在之思与禅之悟-海德格尔和铃木大拙思想的“亲缘性”论文]()
存在之思与禅之悟——海德格尔和铃木大拙思想的“亲缘性”魏春露摘要:海德格尔对自己思想的东方思想渊源讳莫如深,但又有大量迹象表明海德格尔对东方思想的亲近和认同,本文首先对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