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扰素联合羟基脲与单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比较论文_肖垚,吴雪芹(通讯作者),杜玉峰

    干扰素联合羟基脲与单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比较论文_肖垚,吴雪芹(通讯作者),杜玉峰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湖北宜昌443000)【摘要】目的:比较干扰素联合羟基脲与单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我院治疗的71例PT...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采用羟基脲加干扰素a-2b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徐宏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采用羟基脲加干扰素a-2b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徐宏向

    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07【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采用羟基脲加干扰素a-2b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 生脉保元汤体内抗柯萨奇B3病毒实验研究

    生脉保元汤体内抗柯萨奇B3病毒实验研究

    熊常初[1]2004年在《生脉保元汤体内抗柯萨奇B3病毒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病毒性心肌炎(VMC)系病毒感染致全身多系统受累,其中以侵犯心脏尤为突出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发病均呈增多的趋势,已是青壮年较常见的心肌疾病,为儿童和健康青年猝死的重要原因。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
  • 脂质体作为干扰素-α载体的研究

    脂质体作为干扰素-α载体的研究

    叶志伟[1]2003年在《脂质体作为干扰素-α载体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干扰素是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机能等生物学活性。常规给药需频繁注射,常常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而且治疗费用也较高。脂质体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能激活机体的自身免...
  • 重组人-α干扰素基因(Hu-IFN-α)在草鱼体内的整合与表达

    重组人-α干扰素基因(Hu-IFN-α)在草鱼体内的整合与表达

    陈开健,章怀云,肖调义,张学文,苏建民[1]2005年在《重组Hu-IFN-α基因在草鱼中的整合和表达》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显微注射法将人α干扰素(HuIFNα)重组基因转入草鱼Ⅰ~Ⅱ细胞期的受精卵,然后对转化培育出的草鱼个体提取血液总DNA进行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及ELISA检测,以研究重...
  • 鸭Ⅰ型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鸭Ⅰ型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许丽娜[1]2003年在《鸭Ⅰ型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文中指出Ⅰ型干扰素是由病毒诱导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显着的抗病毒作用。它能干扰病毒的合成与复制,是机体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御系统。在1995年,Schultz等首先克隆出鸭干扰素(DuIFN),并分别...
  • 干扰素-γ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干扰素-γ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蔡卫民,陈峰,翁红雷,刘荣华[1]1998年在《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摘要)》文中指出为确定γ-干扰素(IFN-γ)抗肝纤维化的疗效,进行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动物实验用DNN致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注射生理盐水(NS)组、染毒同时及染毒后3周分别肌注IFN-γ5万单位/只,...
  •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联合脾内注射干扰素治疗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联合脾内注射干扰素治疗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李文昌[1]2001年在《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联合脾内注射干扰素治疗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脾内注射干扰素-α(IFN-α)对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大鼠乳腺癌细胞株(Walker-256)移植到肝脏的方法复制Wist...
  • 基因工程去势疫苗的抗原性、抗体动态及安全性

    基因工程去势疫苗的抗原性、抗体动态及安全性

    龚光明[1]2001年在《基因工程去势疫苗的抗原性、抗体动态及安全性》文中研究表明间接ELISA交叉试验及交叉抑制实验证明禽型LHRH与哺乳型LHRH之间没有抗原交叉性很弱,要使基因工程LHRH去势疫苗畜禽两用,必须将禽型LHRH与哺乳型LHRH串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小鼠一免两周后检测到LHRH抗体...
  • 细胞因子和胞外基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

    细胞因子和胞外基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

    李洁[1]2001年在《细胞因子和胞外基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尽管对EM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它的病因学仍然是个谜。经血逆流和子宫内膜碎屑的异位种植是本病发生的首要因素,但是经血逆流在妇女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一些研究指出,免疫机制的变化在EM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我们的目...
  • Ph染色体与bcr/ab1融合基因的检测在CML中的临床意义

    Ph染色体与bcr/ab1融合基因的检测在CML中的临床意义

    欧阳敏,刘茂发[1]2001年在《Ph染色体与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在CML中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观察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诊断、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姬姆萨G带显带法和反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对41例初、复治CML患...
  • 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对正常骨骼肌细胞的作用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对正常骨骼肌细胞的作用研究

    李世德,宗少晖,詹新立,肖增明,劳山[1]2007年在《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和化疗药物对正常骨骼肌细胞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和顺铂(DDP)、表阿霉素(EPI)联合应用对正常骨骼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为骨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原代培养的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