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丽[1]2003年在《加入WTO与我国高校德育内容创新》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不仅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出现深刻的变化,而且将极大影响并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思想行为、文化习俗及社会心理等。因此,全面认识“入世”对我国的影响,探讨高校德育内容的新发展就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陈国钦[1]2003年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东教会高等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20年代广东教会高等学校有岭南大学、夏葛医科大学和广州协和神学校。20年代声势浩大的收回教育权运动对教会学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结束了教会学校在中国政府管理之外独立发展的状况,并削弱了教会学校与西方教会的的联系...
谢小连[1]2003年在《高等师范教育的艰难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探索已进行了一百余年,然而在认识上仍存在不少模糊的地方。本文意在通过追溯华南师范大学早期(1933年—1949年)这一段曲折的历史,来展现其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探索成果。从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创办到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初期,林砺儒领...
邓丽[1]2016年在《《论语》的“君子”理想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塑造》文中研究表明《论语》的“君子”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孔子所倡导的理想人物形象,也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所推崇的理想道德人格。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的道德品质在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受到了严重冲击...
赵敬妍[1]2014年在《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其面临的问题也逐渐突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对营利性民办高校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采取同样的管理政策,阻碍了非营利性民...
刘艳[1]2016年在《新中国出国留学政策变迁研究(1949-2014)》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实行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人员的政策,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尝试性的制定了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人员的政策,这期间虽然出现了“文革”时期出国留学政策相对停滞的情况,但从总体上看...
张克勇[1]2003年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之间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师资的竞争。对于地处区域劣势、外部资源有限的西部高校如西北师范大学,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提高学校的办学...
翁朱华[1]2003年在《影响大—中小学合作的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学与大学(主要是大学的教育学院)的合作作为同时提升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有效策略,引起了北美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几乎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出于提升学校教育...
贺燕丽[1]2003年在《略论新时期我国的大学职能》文中研究表明大学职能是大学的职与能,即大学的社会赋予与其自身能力的有机结合。它涉及大学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的问题,是关系到大学自身发展与改革的根本问题。大学职能历来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目前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社会条件的...
徐华[1]2003年在《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后半期,世界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由于高等教育需求的迅速膨胀和政府公共财经费的日益削减,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兴办私立高等教育来增加教育机会,满足人们日益个性化的教育需求。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69所私立高校,其中有...
邹海贵[1]2003年在《知识经济下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哲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文章首先探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这是开展大学生科技...
唐平[1]2003年在《中国留学工作管理研究及其信息系统开发》文中认为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随着中国加入WTO,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才的竞争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焦点之一。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留学教育,与教育的国际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已成为国际文化、经济、科技、教育交流的重要...
冯阳[1]2016年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于20世纪初期,经历了“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等历史阶段,于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向艺术设计转型。到1998年我国本科专业目录的出台,学科发展完成了有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蜕变,进入综合型艺术设计时代。2...
王蕴文[1]2003年在《研究生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必须根据特定的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确定。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有其理论与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
武艳艳[1]2003年在《中国近代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研究》文中认为教会女子高等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开创了中国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为中国早期知识女性的成长提供了一块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本文针对近代中国的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演变...
吴秋凤[1]2003年在《高校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继承与创新》文中认为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述了国内外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与个性,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在千方百计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使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的思...
戚德祥[1]2003年在《出国留学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出国留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出国留学教育政策的差异,影响每一时期的出国留学教育的发展。邓小平出国留学教育思想对出国留学教育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的确立,标...
张丹[1]2005年在《我国大学合理定位及引导机制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逐步形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如何在发展中形成大学的特色,大学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定位理念,如何合理确定自己的位置,是新形势下大...
文大为[1]2003年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体系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各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只有质量得到保证,研究生教育才能稳定长久的发展下去。当前,评估是保障和提高学位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
张文强[1]2013年在《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实现联盟式合作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工具。我国技术创新经历了建国之初以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大院大所为主体、改革开放初期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以及现在的国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