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华[1]2002年在《中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文中研究说明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4年。“文化大革命”前总共培养了159名毕业研究生。从而积累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经验,对研究生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学位制度建立以后,学校在研究生培养工作;...
罗尧成[1]2002年在《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文中指出文章首先分析了课程理论界对“课程”的种种阐释,认为“课程”具有本质的多元性、内涵的广泛性和内容的计划性等特征,这些认识在新时代下拓宽了我们的课程视域,为课程结构改革提供了广阔视野。“课程结构”包括组成要素、比例关系和组织方式叁个有机统一成分...
孙利平[1]2002年在《军医大学教育费保障管理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在新形势下,四医大教育费保障管理机制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新的困难,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取得新的成绩,是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四医大教育费的运作与保障体系的实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现代管...
徐丽华[1]2002年在《对提高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政治课德育效果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是在教育改革中产生的新兴专业,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培养目标是具有专科学历层次的小学、幼儿园教师。如何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开展和加强德育教育,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运用...
张兴[1]2002年在《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穷国办大教育”,即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强烈需求与公共财政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办学主体多元化,即在坚持以国家办学为主,积极进行公立高校体制改革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发展各种形...
罗中琼[1]2004年在《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上个世纪末,我国研究生教育步入快速发展期,研究生教育规模激剧扩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重点。本文对如何正确认识质量与数量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
杨湘清[1]2002年在《高校科技产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科技产业是高校利用科技优势创办或参与创办的科技经济实体。本文着重论述了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指出,高等学校发展科技产业是高等教育职能扩展与完善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要求,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
许子渝[1]2002年在《道德情感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道德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不仅作为个体品德构成的要素影响个体思想道德的发展,而且作为人类的心理因素被人们在德育领域中所研究和运用。本文在对道德情感原理和功用展开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后,对道德情感在德育领域中运用的历史...
彭美贵[1]2013年在《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研究》文中认为影响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性因素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根本是人格的现代化。人格的现代化强调人格和谐,人格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成小康以及最终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后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
王军[1]2002年在《工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归因特点的研究》文中提出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由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组成的网络。对于正处于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但是大学生活的需要,也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说,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大学生社会适应...
陈精珠[1]2007年在《新时期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民自身对知识的渴求,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已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探讨新时期农村高等教育有效发展问题,是一个极具重要并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该课题在借鉴国外发展农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我国教育专家、学者...
孟现志[1]2002年在《大学科技人才精益教育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强烈地表现为各自拥有的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大学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它造就和提供的科技人才的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伦理)直接关系这场竞争的成败。科技人才培养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工业的“精...
邹海贵[1]2003年在《知识经济下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哲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文章首先探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这是开展大...
廖立新[1]2002年在《论加强中师生的信仰教育》文中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德育效果“实质性低迷”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中师学校中的德育也不例外。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信仰教育的薄弱是最根本的原因。德育的实质和真正的意蕴是信仰和信仰教育,德育的失落就是信仰教育出现问题。加强...
韦洪涛[1]2002年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质量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发展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确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现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全面协调发展,...
王静怡[1]2002年在《女大学生价值观念与成才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中女生占在校生的比例逐年提高。目前,上海地区高校中的女生人数已超过了半数。处于青春期的女大学生,除了有一般青年大学生的共性特征外,由于性别的差异,使其在生理、心理、思想道德等各方面...
徐亚英[1]2002年在《高校德育教学主体素质简论》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德育是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的关键一步,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性环节,对于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推动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作为高校德育教学主体的教师,对于高校德育教学的效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
唐玲[1]2001年在《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新世纪的来临,不仅对研究生德育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本文着重分析了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对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和途径、方法提出了新要求,结合当代研究生内容和途径、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世界意识教育是研究生德育内...
刘怀民[1]2001年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未来社会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上的竞争,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它必须同社会其它方面...
敬辉蓉[1]2001年在《高师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人力资源主宰其经济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使得知识成为主要生产要素,最重要的生产力。知识经济是依赖于人才创新的经济,创新人才的培养依赖于高质量的师资。高师院校作为专业的教师资源开发部门,在长期的计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