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概念的形成与国家形象的初步构建_历史论文

    “新中国”概念的形成与国家形象的初步构建_历史论文

    “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中国论文,观念论文,形象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
  • 九一八事变后舆论对南京国民政府“革命外交”的态度_南京国民政府论文

    九一八事变后舆论对南京国民政府“革命外交”的态度_南京国民政府论文

    九一八事变后舆论对南京国民政府“革命外交”之态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民政府论文,南京论文,事变论文,舆论论文,外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
  • 近年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现状与展望_历史虚无主义论文

    近年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现状与展望_历史虚无主义论文

    近年来国内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现状与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虚无主义论文,现状论文,国内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
  • 论论战中的“革命”与“文学”_文学论文

    论论战中的“革命”与“文学”_文学论文

    论战中的“革命”与“文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战论文,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在现代文学史上,杨邨人是饱受非议的一个作家。他...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下的苏区妇女研究新突破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央苏区的实践研究》书评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下的苏区妇女研究新突破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央苏区的实践研究》书评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苏区人民在赣闽粤三角区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开启了局部执政的第一次尝试。妇女作为半边天参与了革命...
  •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概述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概述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中对人类解放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马克思的基本思想浓缩于《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全方位论述和阐明马克思主义...
  • 《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的传播和研究

    《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的传播和研究

    【摘要】《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的传播和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整体图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引起学界的重视。从传播和研究进程来看,《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经历了日据时期的...
  • 《资本论》:“科学”还是“哲学”?*

    《资本论》:“科学”还是“哲学”?*

    摘要:作为一部“革命性”的著作,《资本论》实现了研究对象从“商品”(物)到“阶级”(人),研究方法从“实在论”到“抽象力”,研究范式从“实证科学”到“历史科学”的转变。但作为“...
  • 《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中的“资本家”和“资产阶级”  ——由译词的确定过程看革命对象的固化

    《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中的“资本家”和“资产阶级” ——由译词的确定过程看革命对象的固化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共产党宣言》在东亚的知识旅行,马克思主义中用以描述革命对象的“Kapitalist(en)”(资本家)和“Bourgeois(ie)”(资产阶...
  • 作为理念的革命:对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概念的重新理解

    作为理念的革命:对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概念的重新理解

    摘要:现代革命以资产阶级革命作为典范,并借助现代政治哲学的范畴塑造了革命的现代形象。这一形象失落了革命的原初意义。革命的原初本意作为对永恒与秩序的最高象征,表达了古人对“最好政...
  • 论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权的思想

    论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权的思想

    【提要】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领导权至关重要。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强调为了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政党要牢牢掌握领导权。党不仅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还...
  • 马克思恩格斯时期暴力与自由关系理论的基本框架与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时期暴力与自由关系理论的基本框架与探索

    ●经典品读摘要:暴力与自由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中十分重要的两个理论维度,一方面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何以可能,另一方面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所在。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
  • 第二自然与自由——论卢卡奇对黑格尔第二自然概念的转化

    第二自然与自由——论卢卡奇对黑格尔第二自然概念的转化

    第二自然与自由——论卢卡奇对黑格尔第二自然概念的转化张双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摘要】文章以第二自然与自由之间关系为核心线索,通过分别解析第二自然概念在黑格尔...
  •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解读之批判——齐泽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释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解读之批判——齐泽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释

    内容提要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一书中,齐泽克在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进化论解读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了历史唯物主义。齐氏一反进化论解读对生产力的重视,致力于提高生产关系的优先地位。从精...
  • 归宿何在——“五四”文学中“漂泊”的现代精神

    归宿何在——“五四”文学中“漂泊”的现代精神

    缑英杰[1]2004年在《归宿何在》文中指出对人的生存命运的探讨是文学中不会衰亡的话题,同样,对人的境遇的关注也是揭示文学现代性内涵的关键所在。在这一写作前提下,文章将漂泊与现代性结合起来,突出漂泊所蕴含的现代意义,即将漂泊与人的生存状态联系起来,认定漂泊不仅仅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现实产物,它还是一种...
  • “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革命记忆”(1919—1949)

    “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革命记忆”(1919—1949)

    杨霞[1]2003年在《“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革命记忆”(1919—1949)》文中认为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文革”后小说的“革命记忆”这一文学现象的分析、解读,探询“文革’后“革命记忆”这种文学现象再次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原因,从而试图把握住这一现象所蕴涵的时代的、社会的、文学的和文化的实质。全文除绪论...
  • 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的转型

    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的转型

    刘俐娜[1]2003年在《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的转型》文中认为本文从历史和逻辑两个角度考察了20世纪最初30年间,中国史学在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历史背景下经历的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上篇1~3章概述了中国近代史学转型艰难曲折的历程。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史学,而以封建专制政治文化为中心...
  • 关于毛泽东政治哲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毛泽东政治哲学的若干思考

    高红[1]2013年在《毛泽东政治哲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基于人性观是社会价值和政治策略的人性根基,社会价值为政治策略和政治实践提供规范并通过政治实践而实现自身,政治策略是勾连社会价值和政治实践的现实中介,政治实践是推进社会价值现实化的基础这一基本理论框架,对毛泽东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考察。本文认...
  • 被规训的激情——论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红色小说

    被规训的激情——论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红色小说

    余岱宗[1]2002年在《被规训的激情》文中提出本篇论文以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红色小说为中心,阐释这个阶段红色小说中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英雄形象的审美特征。目的在于,通过红色文本中各类形象的分析,探讨这个时期在审美领域内革命意识形态是如何构筑革命的激情,如何形成适应新的革命理性规则的审美...
  • 本体论哲学批判——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的一种理解

    本体论哲学批判——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的一种理解

    谭苑苑[1]2016年在《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文中研究指明学界关于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依旧存在较多学术争端。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系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又关系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本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