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的友爱在城邦生活中的作用董爱琳(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友爱”作为一种德性,是维系城邦共同体的纽带之一,它是通过朋友的在场和幸福...
崔清田中国逻辑史研究学术成就概评张学立,齐昊,关兴丽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崔清田在中国逻辑史研究领域吸收、反思前贤研究成果,同时又有诸多创新,学术成就卓著,成果...
印度陈那、法称量论因明学比量观探微*顺真摘要:西方关于人类认知基本类型的确认,一如笛卡尔在《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中将其约化至最小分类为直观与演绎两种,若从东方佛教逻辑亦即量论因...
浅析逻辑语用学杨福秀内容摘要:逻辑是思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语言与逻辑一直以来都有着深刻的联系,而逻辑语用学是语言与逻辑之间的一条纽带,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逻辑语用学主要...
论哲学的胜利——解读《会饮篇》文/张叶摘要:柏拉图在《理想国》卷十中提出“诗与哲学之争由来已久”,使得“诗与哲学之争”成为了柏拉图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会饮篇》中,不但明确涉及到...
论柏拉图《斐洞篇》灵魂观的逻辑结构董爱琳(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550025)摘要:柏拉图《斐洞篇》作为苏格拉底灵魂观的翔实记录材料,该书通过对话的形式记录了哲人面对死亡的...
浅析康德道德哲学中的道德“敬重感”廖茹莹(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550000)摘要: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十分重视“敬重”这一道德情感,并可以将“敬重”看作是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一...
论柏拉图的“诗与哲学之争”肖馥如内容摘要:论文主要从柏拉图对话中对诗哲之争的论述开始,分为三个部分论述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主要探究诗哲之争的背景和原因,接着论述诗哲之争的实质,...
论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友情”概念陈漠内容摘要:对正义的确切定义的探寻贯穿着人类全部的文明进程。正义秉性的原初动机建立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之上,此乃使正义成为有条件的,...
《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海德格尔的“语言”问题探析陈桑内容摘要:海德格尔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洞穿了人在公众状态支配下,人与存在的本质关联渐行渐远。语言总是成为人的工具而被...
“善”的奠基——西田几多郎之“善”的建构毕文龙(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550025)摘要:何为“善”?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西田几多郎作为日本最著名的哲学家,从意志的角度,认...
“良知坎陷”的起点与归宿文/张塬铃摘要:“良知”概念,是中国儒家哲学的重要概念。从孟子“良知、良能”到王守仁“致良知”的心学兴盛,及王门后学对其的发展,再到牟宗三继往开来的“良...
“廓然大公”与“无所偏倚”——王阳明“四句教”之“无善无恶”原义探微邓国元1,秦佳慧2(1.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州贵阳...
“大体”的挺立——陆九渊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吴易恒(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550025)摘要:陆九渊的思想多有对孟子的继承,其中尤为关键则在于对孟子“大体”思想的继承,在陆九渊...
浅析先秦儒家“诚”的思想杨再清(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550025)摘要:“诚”本源自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虔诚的心理状态,经儒家学者吸收,阐述、升华后变成一个具有本体论,道德...
浅析王阳明“致良知”中的孝道观廖茹莹内容摘要:“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体系中的核心观点,是其学说的出发点和归宿。良知就是“心之本体”,良知能使我们见父知孝,知孝自然也就会尽孝,尽...
经典科学宇宙观中的目的论因素邓然怡(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经典科学对自然目的论的批判并不代表目的论的消失。毋宁说,对内在动因的排斥,以及对外在...
论人的同一性谭啟玲(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550025)摘要:人的同一性问题是当前形而上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近代以来,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论证已屡见不鲜,一些新的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