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福利的新型依托——城市社区福利的尝试性制度创建]()
李洁[1]2003年在《社区:福利的新型依托——城市社区福利的尝试性制度创建》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长期以来以单位为依托。这种社会福利制度在建国初期及后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致使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带...
![转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定位与建构]()
张志胜[1]2003年在《转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定位与建构》文中研究指明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是我们无法绕开的重大问题,如何处理两者关系,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国后至改革前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长期在不合理状态下运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始终没有解...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历史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邓远萍[1]2016年在《人的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文中认为高等教育自我化和终身化的发展趋势,使大学生自我教育逐渐成长为一种显性的、主导的教育形式。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大学生自我教育指的是受教育者的内化环节。实质上,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指作为主体的大学生把自己视为教育对象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
![论全球化视野下的思维方式建构]()
邓育红[1]2002年在《论全球化视野下的思维方式建构》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外都兴起了全球化研究的热潮。对全球化,中国目前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者甚众,从思维方式,哲学,教育等角度作具体分析者甚寡。但究其实,越是转型的社会越是需要思维方式的科学化,现代化。为促使我国经济,社会与国际...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
娄义鹏[1]2016年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民族法学、法社会学、诉讼法学、人类学、法理学等学科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并出台了《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
![社会变迁中乡村社会民间法的历史命运]()
赵黎[1]2002年在《社会变迁中乡村社会民间法的历史命运》文中研究说明从法社会学的角度看,乡村社会的民间法有其自身的演化轨迹和嬗变历程。它既受乡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又与国家法律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政权体制和儒家伦理思想的精神控制...
![集体化下中国农村市场的演进]()
何健[1]2002年在《集体化下中国农村市场的演进》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正努力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为适应这一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明确今后市场化的方向和重点,对中国市场化过程作宏观的考察,廓清其发展的来龙去脉,提出合理的决策意见非常具有时代感。本文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明确科学的研究起点,提出集体...
![国有企业体制创新与党的领导方式研究]()
郑权[1]2002年在《国有企业体制创新与党的领导方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有企业向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应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全文围绕着如何实现国有企业体制创新这个主题分层展开,在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领导体...
![村民自治和中国现代化——中国现代化背景下村民自治的意义和困境]()
魏毅敏[1]2002年在《村民自治和中国现代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村民自治出现至今,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现代化这个总的社会进程和历史背景下,村民自治呈现出多种特征,本文以现代化为背景,一方面讨论在中国农村基层社会展开村民自治对中国现代化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剖析了村民自治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临...
![教育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任丽涛[1]2016年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正式拉开了政治现代化的改革帷幕。从构成要素上来分析,在国家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历史进程探析]()
罗志佳[1]2016年在《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文化治理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研究》文中提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多民族共同居住、共同奋斗的聚集之地,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重要部分。新疆因其在民族、宗教、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复杂多变因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关注的重点地区。19...
![论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骆天纬[1]2016年在《区域法治发展的理论逻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当下区域法治加快推进的现状,并不仅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直接需求,也不是已往的法治发展类型理论所描述的那种自发的、渐进式的法制变革,而是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地方政府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介入其中并加以推动的时代产物。正是地方政府的这...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
贺良林[1]2014年在《政治文化变迁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在“农业——宗法”的社会基础上,形成了以血缘宗族为纽带、以君主专制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专制性、封闭性、排异性、僵硬性的主要特质。这种特质的政治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变迁,不仅没有...
![论中国行政法治的实现机制]()
季冬晓[1]2014年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关系科学化的实现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繁重的任务,机遇和挑战并存。现在,中国共产党在执掌政权、领导国家社会和管党治党等方面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和困惑,都与其对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关系科...
![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与政治现代化进程]()
唐书明[1]2001年在《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与政治现代化进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现代化理论去探索美国进步主义运动时期的政治变动情况,把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政治改革视为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进程,认为引起美国进步主义运动时期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为19世纪晚期美国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并要求实现与之相应的政...
![论法治价值目标的定位和选择]()
张波[1]2001年在《论法治价值目标的定位和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法治价值目标就是法治主体进行法治价值活动的目的。在法治的价值活动中,法治主体首先要对法律自身进行价值选择和评价,要求这种法必须是好法、善法、良法,法治必须内含平等、正义、自由、善德等价值,这种价值就是法治的内在价值。法治主体对法...
![试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政党制度]()
李建[1]2016年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内生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本土化、制度化的民主形式,从本质和功能上都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以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逻...
![当代中国村民自治活动的经济分析]()
胡建华[1]2014年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法理分析与法治保障》文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其中心内容是要加快...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取向]()
任俊英[1]2001年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取向》文中研究说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对社会主义发展既带来了一些有利条件,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此,社会主义国家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必须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注意把握好一些重要原则,并采取有效措施。王明清...
![转型期的农民政治参与]()
吉青[1]2005年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成为研究的宏观背景。社会转型和政治参与是相互影响的,伴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政治参与不断增多,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亦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本文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