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爽[1]2017年在《行政合同司法审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行政法理论所倡导的民主参与、服务行政、合作行政等思想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方式更趋于多样性,合作性与契约性也随之不断增强,行政合同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行政主体为构建服务型政府而实施的各类行政管理活动中,但行政主体与相对一...
林波[1]2007年在《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据制度是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立法现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规定的理论基础并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之后,以此为切入点,对举证责任的性质、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关系、举证责任的分配...
张微[1]2007年在《试论行政程序违法的法律责任》文中研究说明行政程序违法的法律责任主要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的程序违法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对此责任的司法审查的规定仅限于撤销,责任形式过于原则和简单,无法应对实践的挑战;学界对于违反行政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一律撤销也一直存在争...
费鸣[1]2004年在《关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设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政诉讼有受案范围,这是行政诉讼区别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而独有的一项诉讼制度。本文首先阐述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概念和意义,分析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分工,指出我国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具有法定性、...
黄薇[1]2003年在《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的发展与构想》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的发展与构想李玉振[2]2018年在《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研究》文中提出现代法治与传统法治的最主要的分水岭在于:传统法治主要侧重于控制授予政府权力的范围,而现代法治则更加注重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以现代法治的视角观之,行政程...
董玉旦[1]2003年在《控权——行政法的内在精神与永恒主题》文中研究表明行政法是近代以来民主、法治的产物。行政法的产生与行政权的特性有着内在的联系;行政权是为公共目的创设的,但是,权力的历史表明:权力具有扩张性、侵害性和破坏性,行政权力尤其如此。近代以来的法治和宪政的根本在于对权利的保障与维护,行...
李步佳[1]2017年在《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行政诉讼法》确立了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使我国行政诉讼不再局限于审判和撤诉两种结案方式,实践中以撤诉为结案手段的“隐形调解”正式进入法律规制的范围内,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确立也引发了学界对于行政诉讼调解具体适用的讨论和探究。随...
王松山[1]2018年在《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问题,无论在我国的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践领域,一直以来都是热点、难点问题。我国的《行政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新《行政诉讼法》)于2015年5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根据新《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认为判定原告诉讼资格...
高咏[1]2003年在《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之现状分析及重构设想》文中认为民事简易程序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于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减轻当事人诉累,保证法院及时审理民事案件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简易程序的制度和理论很不发达,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所规范的简易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
刘星(Bandeev,Gennady)[1]2013年在《中俄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政诉讼法是一个国家的叁大诉讼法之一,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两国行政诉讼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主要是在前苏联时期,中国吸收了前苏联的法律体系特征,因此,两国在苏联解体之前,行...
施锐利[1]2016年在《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界分研究》文中指出针对我国行政犯罪立法增多的现象,从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概念的探讨入手,在阶层式构造模式下分析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的差异,对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界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是本选题的核心内容。导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的由来,介绍了研究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界分...
刘伟光[1]2002年在《试论我国行政审判中的调解制度》文中认为本文结合我国行政审判实践,运用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学科理论,采用历史、逻辑、比较分析等方法,阐述我国行政审判中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一般理论,检讨我国行政审判中调解制度的是非功过,分析改革完善我国行政审判中调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完...
苗蓓[1]2002年在《五权分立中的监察制度》文中提出中圜政;去大警16爵士阜位揄文五权分立中的监察制度专业:研究方向:作者:指导教师:法何增光[2]2004年在《民国监督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孟德斯鸩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
张壮[1]2017年在《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引入中国行政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特别权力关系是指,在特定领域内,特定的主体基于特别的原因(法律的规定、相对人的自愿加入或特定事实的发生),为实现特定的公行政目的,在一定范围内对相对人享有概括的命令强制权,而相对人负有特别服从义务的行政法律关系。该理论产生于十九...
郭艳敏[1]2001年在《“控权—平衡—保权”理论探讨及其行政法制建构》文中提出行政法理论基础问题关系到行政法理论研究发展以及行政法治实践运行方方面面,近年来成为行政法学界讨论的焦点。人们相继提出了管理论、控权论、平衡论主张,但由于它们各种缺陷,这种争论始终未走出“诸说之争”的“乱局”,从而达成共识...
顾运[1]2001年在《网络化下的行政法挑战》文中指出在网络化的背景下,政府依法行政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对于行政法的制定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行政法面临着两大趋势,本文将对此作逐一分析,并以政府对网络空间的管制问题为重点,来分析我国行政法现状和未来方向。一个趋势是控权强化的趋势,另一个趋势是行政权强...
彭晓婧[1]2016年在《江苏省东海县法治政府建设中行政复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式建立,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起步甚晚,但却是与当时的行政纠纷急需解决的社会情况所相适应。该制度实行后起到了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督促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维护社会稳定与公正等多...
蔡佩[1]2001年在《中国行政许可合法性问题探究》文中研究说明行政许可是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适度干预的一种重要行政管理制度,有其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在诸多方面不够健全,导致约束正常竞争、行政腐败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行政许可的本质属性这一理论前提入手,重新界定了行政许可的概念...
刘东生[1]2006年在《行政复议制度重构》文中指出行政复议制度虽为我国重要的法律制度之一,但受关注程度明显弱于行政诉讼制度。这可能源于对行政复议制度定位不准,认识不到位。本文尝试从解决行政纠纷的角度切入,将行政复议视为一项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以此为背景来重新认识行政复议制度的基础理论和具体制度设计...
刘远[1]2009年在《论行政诉讼被告的确认规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被老百姓称为“民告官的法”——《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已经有20个年头了,它的颁布施行对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的行政法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贡献并不能掩盖这部法的不足之处。行政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