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水搅拌器的设计理论与实验研究

    潜水搅拌器的设计理论与实验研究

    李维斌[1]2003年在《潜水搅拌器的设计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对自己生存环境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必须考虑避免环境污染并力求能源的重复利用,污水处理是当今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业解决环境污染中废水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潜水搅拌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潜水搅拌装置,适用于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场曝气池和...
  • 排污权交易法律问题研究

    排污权交易法律问题研究

    叶立春[1]2007年在《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的立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伴生物,发展经济也必然带来环境问题。环境与经济是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环境既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活动空间,又承担了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废弃物质。如果人类能遵...
  • 论环境侵权及其救济

    论环境侵权及其救济

    刘润发[1]2003年在《论环境侵权及其救济》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导言、环境权、环境侵权、环境侵权救济、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侵权救济的比较法考察、环境侵权救济的现状与问题、环境侵权救济的实现机制、结束语等八个部分,对环境侵权及其救济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面对环境侵权问题日益突出,笔者站在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观与哲学范式的转换

    可持续发展观与哲学范式的转换

    袁茵[1]2017年在《卡普拉生态哲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的进步,近代工业化使人类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当人类沉浸在取得众多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一巨大喜悦之中的同时,也面临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危及人类生存的各种...
  •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盛瑾锦[1]2015年在《氧化铁颜料高浓度氨氮废水电渗析处理试验研究及工艺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氧化铁红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颜料,中国氧化铁红产量占全球生产总量的60%70%。90%以上企业采用湿法工艺生产氧化铁红,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呈强酸性、高色度、高Fe2+浓度废水,其中,氨氮浓度较高是这类废水的显着特征...
  • 重金属污染下红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及生物学指标研究

    重金属污染下红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及生物学指标研究

    滕应[1]2003年在《重金属污染下红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及生物学指标研究》文中认为本项目选择红壤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培养、野外调查以及相关数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重金属污染红壤的微生物生态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提出了镉、铅单一污染和镉、铅、铜、锌复合污染下红壤微生物学敏感性生态参数及其动力学变化...
  • 酰胺类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P450对酰胺类除草剂的降解行为研究

    酰胺类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P450对酰胺类除草剂的降解行为研究

    邵波[1]2003年在《酰胺类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P450对酰胺类除草剂的降解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了四种酰胺类除草剂丙草胺、丁草胺、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对两种土壤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酰胺类农药浓度变化0、1、10、50、100μg.g~(-1)对...
  • 限氧自养硝化—反硝化(OLAND)系统运行条件的研究

    限氧自养硝化—反硝化(OLAND)系统运行条件的研究

    张华[1]2003年在《限氧自养硝化—反硝化(OLAND)系统运行条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厌氧氨氧化(AnaerobicAmmoniumOxidation,简称ANAMMOX),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生物脱氮途径,具有传统的生物脱氮途径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并由这一理论发展出一...
  • 金属离子、农药对萼花臂尾轮虫毒性影响的研究

    金属离子、农药对萼花臂尾轮虫毒性影响的研究

    赵含英[1]2003年在《金属离子、农药对萼花臂尾轮虫毒性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金属离子、农药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BC)的毒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金属离子的毒性研究中,铜、锌、镉、铅离子对BC的24hLC_(50)分别为:0.060,1.6...
  • 北京城市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北京城市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安俊琳[1]2003年在《北京城市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利用北京325米气象铁塔作为观测平台,分别在2000年和2002年夏季对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臭氧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和气象要素的同步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详尽的分析研究,研究了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的相互关系,估计污染物的湍流...
  • 大沽河地下水库脆弱性评价

    大沽河地下水库脆弱性评价

    贾立华[1]2003年在《大沽河地下水库脆弱性评价》文中认为本文根据大沽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多年勘察研究报告,并参考该地区的气象、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依据DRASTIC指标评价体系(地下水埋深、含水层的净补给、含水层的岩性、土壤类型、地形、渗流区的影响、含水层导水系数),对大沽河地下水水质进行分级和评...
  • 燃煤过程汞析出及模拟烟气中汞吸附脱除试验和机理研究

    燃煤过程汞析出及模拟烟气中汞吸附脱除试验和机理研究

    任建莉[1]2003年在《燃煤过程汞析出及模拟烟气中汞吸附脱除试验和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汞及其化合物是环境污染物控制的污染物种,煤燃烧是大气汞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对其研究已成为当今环境研究的前沿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汞的物化性质、危害、环境来源,着重叙述了煤中汞赋存特性以及国内外有关燃煤汞测量和控制的研...
  •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的仿真研究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的仿真研究

    刘宏远[1]2003年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的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堆肥法、填埋法、焚烧法、蚯蚓床法和热解法等,其中卫生填埋法具有成本低廉(是焚烧法的1/15-1/8,是堆肥处置法的1/5-1/3)、适用范围广、环保效果显着和处置彻底等优点,仍是世界各国一直普遍应用...
  • 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过程中CaSO3氧化条件及机理研究

    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过程中CaSO3氧化条件及机理研究

    谭鑫[1]2003年在《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过程中CaSO_3氧化条件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属于钙法烟气脱硫的范畴。而钙法烟气脱硫的产物主要是CaSO4和CaSO3。CaSO4即石膏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可回收利用。CaSO3稳定性较差,在一定条件下可逐渐转化为CaSO4,因此,提高...
  • 硅藻土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硅藻土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吕春欣[1]2009年在《改性硅藻土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发展,重金属离子污染早已成为影响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生存环境的重大问题,开发出环境友好、成本低廉且性能良好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也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本文以资源丰富的硅藻土矿物为原料,用碳酸钙对其进行改性,提高硅藻土对重金属离...
  • 苯胺、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研究

    苯胺、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研究

    张栩嘉[1]2008年在《Cu、Zn与硝基苯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研究》文中认为目前,自然水体中普遍存在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研究两者对水生生物的联合作用,对水体的生态风险评价更具实际意义。本文以发光菌为试验生物,测定了重金属铜、锌以及11种取代硝基苯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及铜、锌分...
  • 角蛋白废物微生物水解技术的研究

    角蛋白废物微生物水解技术的研究

    谭盈盈[1]2003年在《角蛋白废物微生物水解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拥有丰富的角蛋白资源,它们大多未被充分利用,有的甚至污染环境,造成公害。采用微生物水解技术,可将其转化成很好的资源。角蛋白具有不溶于水和抗分解的性质,要将这项技术成功地应用于角蛋白废物的开发,必须找到高活性的降解菌株,建立合适...
  • 千岛湖水体水质参数遥感及其估测模型研究

    千岛湖水体水质参数遥感及其估测模型研究

    刘英[1]2003年在《千岛湖水体水质参数遥感及其估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水污染治理难题,也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湖泊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在国家环保“九五”规划中,就把太湖、滇池、巢湖叁大湖泊的治理工作列为重中之重的治理项目。千岛湖位于浙...
  • 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恢复对策研究——以石灰石矿山开采为例

    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恢复对策研究——以石灰石矿山开采为例

    崔立昌[1]2003年在《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恢复对策研究——以石灰石矿山开采为例》文中指出论文以本人参与的《菲律宾塞恩开发公司独资建设经营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用矿石混合料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为基础,并通过查阅相关技术文献和本人环评实践总结成文。矿产资源的采掘使原有的生态环境结构或状态发生了巨...
  • 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

    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

    贺秋华[1]2003年在《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区域、甚至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形成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已成为科学界面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