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恒[1]2001年在《垂体腺瘤的染色体改变及其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垂体腺瘤在颅内肿瘤的发病率约占10~12%。大部分垂体腺瘤为良性,部分向蝶窦,两侧海绵窦,周围颈内动脉,视神经和下丘脑侵润,甚至有部分呈现远隔转移,复发率高,表现为生物学行为的恶性倾向。关于垂体腺瘤的发生和生物...
杨慧华[1]2008年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8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的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
李立[1]2001年在《Fhit基因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发生发展中的异常改变及其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肺癌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肺癌组织3号染色体短臂的片段缺失是肺支气管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Fhit基因定位于3p14.2,它的异常改变常见于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
宫卫东[1]2001年在《胃癌诊断方法的综合评价及遗传性胃癌的特征分析》文中指出胃癌(GastricCancer,G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明了。我国是GC高发国家。GC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同时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花费。研究表明,通过合理应用一定的检查...
范国强,曾辉,翟晓巧[1]2008年在《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及质谱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借助胶体金免疫电镜和质谱分析技术,利用制备的专化性抗体,进行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m24ku,pI6.8)叶片和茎尖的亚细胞定位和质谱鉴定研究。结果显示: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
乔梦然[1]2017年在《PHLDA3通过激活GSK3β抑制体细胞重编程》文中提出胚胎干细胞(ESCs)取自囊胚的内细胞团,它具有分化成为多种多能干细胞和终端分化的体细胞的潜能,并且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近年来,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随着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成各...
王志永[1]1993年在《结肠癌多阶段发生过程中癌基因研究》文中提出肿瘤是一系列基因紊乱而导致控制细胞生长的正常机制发生进行性失调的一种恶性疾患,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的演进过程。结肠癌中。腺瘤-癌顺序”(adenoma-carcinomasequence)的存在已被临床和病理形态研究所证实:多数结...
赵富玺[1]1994年在《人乳头瘤病毒、原癌、抑癌基因在宫颈癌发生中相关性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文中认为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关于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多数学者把重点放在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es,HPVs)的致癌性,特别是着重于从分子水平研究其致癌机理。...
侯萍,王志华,徐昕,王秀琴,王明荣[1]1997年在《人食管癌中缺失基因片段的分离和鉴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克隆食管癌缺失的基因。方法采用简化的基因组消减杂交方法,从食管癌细胞系EC8712和EC8733中分离缺失的DNA片段。继用Southernblot和PCR技术检测这些片段在20对食管癌及其癌旁...
杨臻[1]2016年在《浙贝黄芩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比较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HL60/ADR细胞增殖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2.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l)在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单个...
刘玲[1]2012年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早期相关基因甲基化分析及功能研究》文中提出目的:DNA甲基化是肿瘤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CpG岛局部甲基化异常早于细胞的恶性增生,因此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或低甲基化是肿瘤发生早期的一个高度灵敏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可通过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为肿瘤的早期诊...
刘辉贤[1]1999年在《大鼠精子发生阶段特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和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精子发生是一系列基因严格按照时空顺序相继转录表达的过程。寻找和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将有助于最终阐明精子发生的机理。由于大鼠生精细胞在曲细精管内的排列极为有序,本研究采用曲细精管分段分离结合差异显示P...
陈峰[1]2006年在《散发性结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Hmlh1基因突变、甲基化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本实验初步研究了散发性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在分子水平上应用PCR-SSCP银染法及Western-blot对结肠癌Hmlh1基因突变、蛋白表达、甲基化及微卫星不稳定性进行了检测。本实验用West...
石丘玲[1]2000年在《遗传易感性、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食管癌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食管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多年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仍是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暴露于危险因素的个体中,只有少数人发生癌...
郑向民[1]2000年在《P16~(INK4a)基因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确诊时大多已处于晚期,化疗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低,促使人们进行免疫、基因等方面的研究,以期综合治疗改善预后。P16蛋白通过竞争性抑制细胞周期中关键性的调...
李爱英[1]2000年在《变铅青链霉菌DNA异常修饰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变铅青链霉菌的DNA异常修饰系统是一种不同于甲基化修饰的新型修饰系统,它可使变铅青链霉菌DNA在电泳时易遭到氧化双链切割(Dnd表型,DNAdegradation)(Zhouetal.,1988)。现已初步揭示这是...
吴晓林[1]2000年在《用分子标记预测植物和动物杂种优势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物和动物商品生产中进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利用杂种优势的实践由来以久。杂种优势(heterosis)一词是Shull于1914年提出的,指的是杂种活力相对高出其亲本的现象。现代动植物育种中的杂种优势多为中亲杂种优势,即杂种...
李西平[1]2000年在《人类珠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定量技术及其初步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人类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是由α-珠蛋白基因簇编码的两条珠蛋白肽链及β-珠蛋白基因簇编码的两条珠蛋白肽链组成的四聚体。α基因簇位于16号染色体,含四个功能基因,依次为5’-ζ-α_1-α_2-θ-3’;β基因簇位于11号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