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峰[1]2017年在《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本土特征,为化解检察机关自侦案件“无人监督”尴尬境遇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制度经过十四年的运行,由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在调动普通群众主动参与司法活动的热情、发挥保障人权以及防止检察权滥...
何强[1]2004年在《我国民事公诉的建构探析》文中研究说明赋予检察机关针对特定民事案件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力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不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政治制度、检察制度、文化传统不同却不影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民事公诉制度。而我国一直以来对是否...
孙兴国[1]2006年在《试论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完善》文中指出民事检察制度是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民事公益案件涌现,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基于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地位,应当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
潘度文[1]2005年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角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逐见成效的今天,系统探讨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解决检察权介入民事诉讼应具有的制度上和法理上的正当性,规范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角色定位和介入程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对民事诉讼中检察权的角色认知和定位...
张慧敏,李丹丹[1]2004年在《我国民事公诉制度探析》文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公诉权,仅有公法领域的诉权,而没有私法领域的诉权,不仅在法理上是不健全的诉权,也不利于法制的完善。当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若检察院能作为公共利益代表成为控诉机关,其专业的司法性质、控诉经验,都将使其成为民事公诉的最佳...
唐海娟[1]2003年在《我国民事、行政公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事、行政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民事、经济违法行为或者行政违法行为严重损害或者可能受到其严重侵害时,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诉讼活动。民、行公诉属于狭义公益诉讼的...
葛彬[1]2018年在《“以审判为中心”视角下的侦检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审判为中心”,强调庭审实质化,举证、质证、定罪都在法庭上完成。长期以来,在“以侦查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下,导致公安机关的权力不受制约,检察机关监督职能弱化,庭审虚化,酿成很多冤假错案。因此,要推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体制改...
尹红[1]2003年在《论我国提起公诉证明标准的要求》文中认为刑事证明标准是证据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不仅涉及相关的诉讼理论和原则,同时,也与诉讼实践紧紧相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明确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实现统一司法和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是法治原则在程序上的体现。虽然,刑事证明标准在当前证据法...
柯剑鸣[1]2002年在《我国环境法引入美国公民诉讼制度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WP=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律硕士(J.M)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我国环境法引入温彩霞[2]2013年在《美国公民诉讼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正式赶超日本成为全球G...
刘国媛[1]2016年在《结构之维检察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相对于审判权的稳定性与普适性,检察权在诉讼制度中中途插入式诞生模式,使其自诞生之日起,争议与质疑就未曾停歇。在我国尤其如此,盖因我国在清末引进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之前,并无“检察权”的概念与制度设计。新中国成立之初,基于意识形态的同源性以及国...
陈荣法[1]2002年在《关于建立严密完善审批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文中提出审批监督制约机制是对上层建筑领域内权限的约束,建立严密完善的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也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应用马克思哲学—管理哲学理论,阐明建立严密完善审批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性。文章着眼于以建立公...
李强[1]2016年在《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二元司法体制下,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单纯案卷审查模式局限性较大,享有和行使调查核实权是顺应司法规律的必然选择。本文综合考察了民事检察调查核实权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如何从规则和操作层面有效完善和妥善行使的具体问题。全文由六章构...
张敏[1]2001年在《审查批捕权归属探究》文中指出审查批捕权的设置是为了解决刑事诉讼顺利进行与人权保护二者的平衡问题。西方大多数国家,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其诉讼结构都呈现“叁角形”的态势。在法庭审理前的侦查过程中,就有控、辩、审叁方参加。法官居于裁判的地位,司法警察或检察官行使逮捕...
李波[1]2011年在《论犯罪测量量具及其标准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犯罪测量是犯罪学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西方犯罪学发展缓慢,原因就在于测量量具缺乏标准化。测量量具不标准不利于犯罪学核心概念的精确,不利于实证研究的比较,不利于理论与实证互动,不利于研究成果的累积与转化。对于初学实证的我国犯罪学界,普及...
张常会[1]2017年在《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在司法界,围绕司法公正和独立的价值取向而展开的权力监督体系和模式在不断地构建和完善中。2013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及相应的实务运用,实践中不断面临新的问...
虞浔[1]2013年在《1997年以来中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进程中上海的实践与探索》文中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改革法院民事审判庭审方式为先导,以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为标志,中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并延续至今。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发源地,自开埠以来就处...
卢中旺[1]2001年在《论司法独立与外部监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取向。司法失去了公正,也就失去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果真如此,法治国的理想只能是空中楼阁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讨司法独立与外部监督对于实现司法公正而言,究竟是同等重要,还是有主次之分...
李武康[1]2001年在《论刑事立案监督及其完善》文中提出刑事立案监督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所赋予人民检察院的一项全新的检察业务,它与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共同构筑了检察机关完整的刑事监督体系,从而使人民检察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机关。笔者是一名来自检察司法实践第一线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