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世伟[1]2001年在《建筑创作中的思维与图解》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建筑创作本质、思维方式以及具体设计过程的研究。力图归纳总结出一种对于建筑创作较为合理可行的途径。并试图以其系统化、结构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程序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一种可以实际操作和运用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为建筑学...
陈雄[1]2001年在《福建西部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福建西部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福建西部的实际出发,探索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闽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全文共有导论和六章,主要内容可分为四个部份。第一部份为导论。在导论中,...
陈景衡[1]2001年在《现代中型市政中心设计初探》文中提出新时期,我国城市的更新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建筑学科的发展使得传统建筑概念的外延明显的扩大和延伸。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市政中心建筑类型,由于其本身的特点──既有个体建筑的功能目标,又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城市的设计,集中的表现出这些问题与变...
耿阳苏[1]2007年在《建筑壁画的空间职能与构建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建筑空间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使用功能,此外,还要满足人们一定精神感受的审美要求。建筑功能的不同,建筑空间的大小、高低形状、开敞、封闭的程度也就不同,不同空间形状之间的相互连接会给人以不同的情绪和精神感受。建筑壁画的设计要...
喻骞[1]2017年在《阿历克斯·卡茨绘画艺术的平面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艺术家阿历克斯·卡茨1927年生于美国纽约,他是现今个人风格辨识度最高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生涯受到了电影、戏剧、诗歌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能充分体现。现代艺术在强调绘画平面性的前提条件下,...
黎岩[1]2001年在《广东地区城市经济适应住宅设计探讨》文中指出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问题。在经济水平,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日益发展的今大,住房问题己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全球问题”。我国随着住房改革的环境推进,我国的住宅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人均居住面积己经从1978年的3.6m...
李文[1]2001年在《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日益重视人类的生活空间。城市景观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植物景观。植物景观设计,是集于美学、生态学及文化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体。它既是一种科学行为,又是一种文化行为。随着...
严昕[1]2007年在《厦门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来源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1840-1949)以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近代城市规划范型的历史研究,属于城市案例的个案研究课题。本文从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着重考察了厦门近代城市规划发展...
王树声[1]2001年在《绛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历史文化名城是祖先馈予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华夏古老城市文明的生动见证。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本论文以山西绛州古城(即今新绛县城)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建筑...
庄艳[1]2001年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创造新地域建筑文化》文中提出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是城市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趋势下,除自然资源以外的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更新历史地段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剖析建筑环境与时间、空间及人的关系,得出当前多元建筑...
董云帆[1]2001年在《多元·整合·适应——现代西方剧场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腾飞是我国的剧院建筑面临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建筑师带来了挑战。剧场的设计不仅受到建筑设计发展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剧院建筑和...
产斯友[1]2014年在《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表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与具体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材料于其中所起的作用曾经不言自明:前工业时代材料直接取之自然,建筑与所处地域有着天然的关联性;而工业革命带来了由机械生产的钢、混凝土、玻璃等工业材料,由其建造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因材料的抽象...
郭良[1]2001年在《构筑人情化城市广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城市广场是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只存在于搏动的街道和广场的生活之美中。一个成功的城市广场的基础不仅在于其良好的物质景观,还在于空间内生气勃勃的人的活动。城市广场美的深层内涵就在于场所环境和社会行为的完美互动。而现代城市空间形状的破碎和尺...
杨(炎炎)[1]2001年在《巴蜀本土建筑的回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巴蜀位于我国西南内陆腹地,历史悠久,春秋时代,既以形成“川东巴国,川西蜀国”的局面。在其丰厚的文化积淀下生长出的本土建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巴蜀本土文化特色日渐丧失,作为巴蜀文化空间载体的本土建筑也无...
李蓉蓉[1]1989年在《冲突与转化—传统民居走向现代化途径初探》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乡村建设的飞跃,现代文明从各种渠道进入传统的乡村社会。新的技术,新的思想对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无不产生影响,原有的传统模式与现代化的冲突也愈见激烈,如何通过对传统民居的生成发展...
贺新宇[1]2016年在《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地区和谐教育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我国56个民族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上长期共存、在大多数历史时期共生共荣、和谐共处,其经长期历史演化而形成的“多元一体”发展格局尤其是多样性发展特征表现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层面,为探寻全球...
吴锦绣[1]2000年在《建筑过程的开放化研究》文中认为建筑过程的开放化是本论文探讨的中心问题。“过程”是本文研究建筑现象的核心概念和认识建筑现象的切入点,也是建筑现象实实在在的存在方式。完整的建筑全过程是由决策、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5个子过程组成的完整过程,这个完整过程是各个子过程的动态集成,有...
施晓岚[1]2000年在《博展建筑出入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博展建筑是极具文化品位、艺术气息和时代风貌的一种建筑类型,在设计上通常颇具挑战性,需要对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时代经济背景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挖掘。而博展建筑出入口又是该建筑物在形式构成、设计理念、建筑哲学上的高度浓缩和集中表达。本文在论述...
何成[1]2008年在《我国近现代交往方式变迁对城市住宅演变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住宅是社会的基石,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家庭生活的载体,住宅的发展不仅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与变迁,而且直接折射出每个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由于住宅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