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晋士僧交往对佛教传播的影响胡亚琦梁启超先生在《佛学研究十八篇》中提到:“佛法确立,实自东晋。吾于叙述以前,先提出两问题。第一,佛法何故能行于中国,且至东晋而始盛耶?”之后,...
微信对歌中的互动、交往与意义生成*——对石龙村微信山歌群的田野考察孙信茹王东林【内容摘要】通过对白族微信对歌行为和实践的田野考察,展现白族对歌所经历的媒介化过程。研究聚焦白族对...
理解马克思自我观的四重维度韩升1,褚世伟2(1.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206)[摘要]马克思的自我思想包含了对...
摘要:马克思唯物史观最终确立的标志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章的完成。认真研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内容不难发现,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在这里得到了完整建构。深入研究《德意志意识形...
摘要:交往是人类生活的必要方式,人作为交往活动的主体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推动下,通过生产实践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数字化科技的发展,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网络交往也日渐呈现开...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形式”“交往方式”“交往关系”等术语与“生产关系”并不完全等同。马克思、恩格斯将“市民社会”“所有制”等范畴作为确定“交往形式”等术语与“生产...
真诚比真理更重要陈亚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提要:“真理”在传统上被定义为思想与其自身之外的实在符合,这种真理观是人类对摆脱偶然性的一种渴求。追求这样的真理既不...
[摘要]交往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提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活动,这样的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
[摘要]马克思的自我思想包含了对社会关系、生存实践、普遍交往和人类发展的积极思考,透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体自我发展的困境,批判了原子化自我所造成的生存意义失落,并提出了突破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