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锋[1]2003年在《省级示范性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教育部在2000年3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新生之物”,它的开设顺应了世...
姚冬琳[1]2002年在《小学社会科整合类型研究》文中提出课程整合(或称课程综合化)是目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小学社会科的整合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社会科整合类型的单一化问题——即小学社会科现有整合类型集中体现在学科整合上,立足于学生、教师、课程选择、环境的系统性,从课程要素结构...
罗尧成[1]2002年在《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文中指出文章首先分析了课程理论界对“课程”的种种阐释,认为“课程”具有本质的多元性、内涵的广泛性和内容的计划性等特征,这些认识在新时代下拓宽了我们的课程视域,为课程结构改革提供了广阔视野。“课程结构”包括组成要素、比例关系和组织方式叁个有机统一成分...
郑美芬[1]2002年在《在生物探究学习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和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生物探究学习观念上的平等、开放、民主,过程中的自主、体验、个性,形式上的生动、多样、有趣,为学生主体性...
王荣宝[1]2016年在《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的校本研究》文中认为开展“实践与综合”教学活动是社会发展潮流以及后现代主义最新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与必然要求,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新领域内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其设置的意义、实施原则以及对该课程的评价给予了纲要性的指导建议。但对该课程设...
杜光友[1]2014年在《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在上世纪90年代,针对我国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有学者提出,其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存在偏差。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偏差,作为整体教育基本组成部分的课程,其价值取向自然也会出现偏差。过去我国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否存在着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