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源性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

    人源性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

    秦琴[1]2003年在《人源性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构建人源性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以筛选人源性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HBs)的基因工程抗体。方法(1)抽取注射过乙肝疫苗并产生抗HBs抗体的正常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RNA(2)以Oligo...
  • 特定人群HSP70基因多态性及抗原抗体水平的研究

    特定人群HSP70基因多态性及抗原抗体水平的研究

    周舫[1]2003年在《特定人群HSP70基因多态性及抗原抗体水平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原核生物的细菌到真核生物的人类,当接触高温或其他应激因素时,可以合成一组被称为热应激蛋白(heatstressproteins,HSPs)的蛋白质。HSPs具有使细胞或生物从各种应激中恢复和保护它们免遭应...
  • bFGF对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bFGF对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谷庆阳[1]2003年在《bFGF对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是对射线较为敏感的细胞。电离辐射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导致血管功能障碍、出血以及新血管生成困难,从而与多种放射损伤性疾病及并发症(如放射性皮肤溃疡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献报道促...
  • 肝细胞生成素(HPO)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肝细胞生成素(HPO)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刘刚[1]2003年在《肝细胞生成素(HPO)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肝细胞生成素(Hepatopoietin,HPO)是一种新型肝细胞生长因子,HPO在肝实质细胞中表达,具有刺激肝再生、缓解CCl_4和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肝损伤以及刺激原代肝细胞及肝癌细胞增殖等作用。自从1997年我国率先克...
  • 登革病毒NS5蛋白在原核细胞中的活性表达及其拮抗肽筛选

    登革病毒NS5蛋白在原核细胞中的活性表达及其拮抗肽筛选

    王明连[1]2003年在《登革病毒NS5蛋白在原核细胞中的活性表达及其拮抗肽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登革病毒(DEN)是黄病毒科的重要成员,分4个血清型,均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广泛流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群对任何一型登革病毒的初次感染均较敏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比...
  • 中国人外源化合物反应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中国人外源化合物反应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汪海健[1]2003年在《中国人外源化合物反应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是基因组多态性的主要形式,SNP计划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复杂疾病基因组学和药物基因组学有重要应用价值。外源化合物反应...
  • 人体电磁模型的初步仿真研究

    人体电磁模型的初步仿真研究

    何超明[1]2003年在《人体电磁模型的初步仿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综述了电磁场对神经和心脏刺激的研究进展,着眼于磁共振这个集中代表着磁场各项顶尖技术指标发展的系统中存在的电磁生理刺激问题,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并引出研究方法;对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即时域有限差分法做了介绍,包括数值稳定性分析和色...
  • EBV易感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EBV易感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吕丽春[1]2003年在《EBV易感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细胞恶变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除了EB病毒感染外,鼻咽癌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EB病毒在N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EB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极其狭窄,仅...
  • 组织胺对T细胞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组织胺对T细胞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温江杨[1]2003年在《组织胺对T细胞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组织胺(组胺)—新的信号转导物质,对CD~(4+)和CD~(8+)T细胞增殖活性和IL-2产生的影响,以观察组胺对T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及吸附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
  • 全血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及其应用

    全血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及其应用

    罗心静[1]2003年在《全血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简便、快速、可靠的分离纯化全血中基因组DNA的方法,以便能在普通的临床实验室使用和推广。方法:采用不完全溶血剂STMT处理全血样品,异硫氰酸胍裂解白细胞核,硅胶特异性吸附释放出来的DNA,漂洗液洗去硅胶上非DNA成分...
  • 细胞因子基因佐剂增强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D核酸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研究

    细胞因子基因佐剂增强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D核酸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研究

    朱明昭[1]2003年在《细胞因子基因佐剂增强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D核酸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感染在人类非常普遍,成年人感染率约为60%~90%,在卫生条件较差、人口密度大的地区,感染率甚至高达95%以上。HSV-1通过粘膜或表皮破损处感染宿主,并可入侵神经系统...
  • 低氧对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研究

    低氧对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研究

    万凤[1]2017年在《基于干细胞巢调控的人参皂苷对缺血/再灌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人参皂苷通过作用于神经干细胞巢(NSCsniche)内的神经干细胞(NSCs)、星形胶质细胞(AC)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EC),对缺血/再灌注(OGD/R)后的NSCs增殖、分化的...
  • NF基因表达产物在大鼠脑的分布

    NF基因表达产物在大鼠脑的分布

    陈永锋[1]2003年在《NF基因表达产物在大鼠脑的分布》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NF1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神经纤维素及NF2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Merlin在大鼠脑中的分布,本实验利用兔抗Merlin抗体、兔抗神经纤维素血清及小鼠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单克隆抗体,分别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 神经营养素低亲和力受体p75NTR信号传导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神经营养素低亲和力受体p75NTR信号传导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白氡[1]2003年在《神经营养素低亲和力受体p75NTR信号传导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神经营养素低亲和力受体p75NTR是神经元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可以以相似的亲和力和各个神经营养素结合,但其胞内区无激酶活性,因此,在细胞内介导的信号通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p...
  • 关于我国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研究策略探讨

    关于我国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研究策略探讨

    王东根[1]2003年在《关于我国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研究策略探讨》文中提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完成,人类蛋白质组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任务和焦点之一。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于2001年成立,提出“人类蛋白质组计划”,2002年,该组织正式宣布启动由中国领导的“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
  • 桂北五步蛇金属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桂北五步蛇金属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樊晓晖,杨海波,何先保,黄企光,黎肇炎[1]2001年在《桂北五步蛇金属蛋白酶原基因800bp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扩增桂北五步蛇金属蛋白酶原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广西桂北山区五步蛇毒腺中抽提蛇毒总RNA,采用一步法(RT-PCR和PCR在同一试管内进行)扩增金属蛋白酶原基...
  • CTLA4-Ig的表达、修饰和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性研究

    CTLA4-Ig的表达、修饰和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性研究

    于继云[1]2002年在《CTLA4-Ig的表达、修饰和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TLA4Ig是人CTLA4胞外区与人免疫球蛋白铰链区、CH2、CH3区组成的融合蛋白,可以与B7结合,通过阻断B7与CD28的结合,从而阻断B7介导的T细胞活化必需的共刺激信号,可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
  • 家兔创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脏抗氧化能力及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家兔创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脏抗氧化能力及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岑新海[1]2002年在《家兔创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脏抗氧化能力及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系严重创伤或损伤、感染、烧伤等原因导致的机体同时或序贯地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
  • 猪囊尾蚴一种蛋白抗原的分子克隆

    猪囊尾蚴一种蛋白抗原的分子克隆

    李文玲[1]2002年在《猪囊尾蚴一种蛋白抗原的分子克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猪囊尾蚴的基因结构,本研究构建了猪囊尾蚴的cDNA文库从中筛选出编码某种蛋白抗原的基因。方祛: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猪囊尾蚴总RNA,经反转录合成cDNA片段后,将其与Uni—ZAPXR载体连接、包装成噬菌...
  • 室管膜与脑功能关系的形态学研究

    室管膜与脑功能关系的形态学研究

    马常升[1]2002年在《室管膜与脑功能关系的形态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室管膜是衬覆在脑室内面的单层纤毛立方上皮,是脑-脑脊液屏障,血-脑脊液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脑脊液的产生,脑内信息的转导,维护脑的微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脑内给药和脑疾病治疗新途径开发关注的焦点之一;室管膜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