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华[1]2002年在《人子宫内膜上皮胞饮突在自然月经周期与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的表达及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1)研究人子宫内膜上皮超微结构—胞饮突(pinopode)与正常月经周期的关系,观察其发展变化特点;(2)探讨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controlledovar...
王小琴[1]2002年在《大鼠颌下腺腺病毒介导荧光素酶基因转导后基因表达及组织结构的研究》文中认为基因治疗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目的细胞并有效表达来补充或替代体内基因缺陷或不足治疗人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基因转导是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涎腺的基因转导研究是当今涎腺研究领域中的高、新、尖研究内容。通过基因转导到...
许雪梅[1]2002年在《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基因的克隆、修饰及与共激活分子B7-1协同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研究》文中指出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重要的性传播因子,可引起人皮肤粘膜的增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根据HPV与良恶性病变的关系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H...
崔鸿忠[1]2006年在《LED光刺激控制系统设计及刺激纤维原细胞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包括低能量激光(LowIntensityLaser,LIL)生物刺激效应研究在内的光刺激效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使用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对纤维原细胞进行刺激作用分析研究。文中通过...
饶贤才[1]2002年在《人肽抗生素hPAB-β的基因克隆、表达及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抗生素是由霉菌或放线菌产生的,霉菌或放线菌是人类寻找抗生素的传统领域。肽抗生素(peptideantibiotics)或称为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peptide)则是近年来发现的由动物、植物...
陈蕤[1]2002年在《一株西北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文中指出目的人乳头瘤病毒为广泛感染人类皮肤、生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的无囊膜小DNA病毒,至今已发现有100多个型别,而HPV16型是我国妇女宫颈癌感染的主要型别。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晚期基因L1,为HPV感...
陈懿[1]2002年在《一种基于血管内皮损伤的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损伤脑血管内皮细胞来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模型。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5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group)大鼠28只、假手术组(simulationgroup)大鼠21...
耿玉荣[1]2011年在《ICAM-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脑梗死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基因K469E和G241R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并分析ICAM-1...
李彦锋[1]2001年在《重组鼠精子抗原疫苗株的构建及其避孕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发有效的免疫性避孕疫苗可能成为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理想措施。其主要机理是应用在受精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分子作为靶抗原用于免疫目标人群使之产生相应免疫反应,从而阻断受精过程,达到避孕目的。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基于精子抗原开发...
石斌山[1]2001年在《FEN-1基因功能及其在遗传不稳定形成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遗传不稳定是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遗传不稳定的研究表明其发生机制具有多样性,DNA复制保真度的降低、DNA修复系统的障碍、细胞周期DNA损伤校正点(DNAdamagecheckpoint)功能的...
樊一笋[1]2001年在《两株抗人CD40配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CD40配体(CD40L、CD154、gp39)是一种分子量为33KDa的Ⅱ型跨膜糖蛋白,其基因定位于Xq26.3-Xq27.1,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主要表达在活化的CD4~+T细胞和肥大细胞...
林英姿[1]2001年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海南株的分离和鉴定》文中认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fevergroupRickttsia,SFGR)系引起斑点热的病原体,是立克次体属中最复杂的一群。《Bergey's细菌学鉴定手册》第九版上收录了8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其中有5种对人具有致...
安广宇[1]2001年在《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和性质研究》文中指出血小板血栓形成是血管闭塞性疾病的主要成因。其表面的糖蛋白Ⅱb/Ⅲa是血小板聚集最终共同途径的关键要素。阻断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能高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进而使血小板血栓不能形成。SZ-21是我室制备的一株针...
谢芳艺[1]2001年在《Epstein-Barr病毒潜伏膜蛋白2A重组痘苗病毒转染DCs及特异性CTL的体外诱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旨在通过EB病毒LMP2A重组痘苗病毒转染的DCs体外诱导LMP2A特异性CTL。EB病毒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γ-疱疹病毒。现已证实,它与多种恶性疾病如鼻咽癌、...
何海蓉[1]2001年在《适宜应激抗衰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衰老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且现今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抗(延缓)衰老的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实验室前阶段工作研究了不同强度的应激对衰老的影响,发现适宜的应激刺激(水温18℃,每日游泳15min)可以逆转由D-...
徐军[1]2001年在《褪黑素对大鼠生理昼夜节律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课题研究在正常光照(LD=12∶12)和完全黑暗(DD)条件下,在一天中的不同时点给大鼠皮下注射外源性褪黑素(MT),了解其对大鼠体温及活动度昼夜节律的影响。通过检测视交叉上核(SCN)中c-fos表达的昼夜变化,以及血清中常规生化指...
朱一蓓[1]2001年在《人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扩增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案》文中提出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一群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APC),也是机体免疫应答的有力启动者。近年来,随着DC的功能和生物学特性被不断认识,DC在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和抗感染免疫等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运用于B细胞...
王晓锦[1]2001年在《侧支体外循环动物试验及其数学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以膜肺为基础的脑复苏机制的研究”的一部分,项目号39670211。随着经济的发展,意外事故不断增多,如何使心脏骤停的病人复苏成了现代医学的热点之一。现代意义上的复苏更重要的是脑的复苏,思...
王艳[1]2001年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糖尿病发病中的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大鼠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TZ单剂(65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定期观察血糖、血脂、血肌酐、转化生长因子-β(...
满立新[1]2001年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哮喘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参与。近年的研究表明哮喘时存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相对不足或功能不良,并且应用外源性PS可以缓解哮喘,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