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往”相关问题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往”相关问题研究

    王小溪[1]2004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往”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介词“往”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是一个甲级词。围绕“往”,留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可以说“飞往北京”,但却不能说“扔往地上”,“朝他走去”为什么不能换为“往他走去”,“飞向光明”为何不能说成“飞往光...
  • 《荀子》介词研究

    《荀子》介词研究

    王静[1]2004年在《《荀子》介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属于专书语法研究。专书语法研究是汉语语法史研究的基础,选择各个时期能够反映当时语言特点的重要作品进行专书语法研究是当前汉语语法史研究的重要的基础工作。《荀子》一书是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它所使用的语言是战国后期汉语的一个代表。但是目前对《荀...
  • 英汉宾语移位现象对比

    英汉宾语移位现象对比

    于辉[1]2004年在《英汉宾语移位现象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移位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中也不例外。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宾语向前移位的现象,具体包括由NP短语充当宾语的移位现象(被动结构、中动结构和主题结构转换生成过程中的NP移位现象)和由WH-词充当宾语的移位现象。从认知的角度讲...
  • 《景德传灯录》同义名词研究

    《景德传灯录》同义名词研究

    杜晓莉[1]2003年在《《景德传灯录》同义名词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北宋初年释道原编撰的禅宗灯录《景德传灯录》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该书中的名词同义词和同义的名词作细致的共时描绘。首先,本文就《传灯录》中的名词同义词作了研究。在相关内容里,我们先给出了同义词明确的定义和确认方法,在同义...
  • 关汉卿杂剧介词研究

    关汉卿杂剧介词研究

    崔凤飞[1]2010年在《关汉卿杂剧连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汉卿杂剧是近代汉语中重要的文学作品。刘大杰在他的《中国文学史》中说:“文体中使用新语言,是元杂剧文学的一大特色,但这种新语言用的最广泛、最成熟、最恰当的,无人比得上关汉卿。”可见,关汉卿杂剧语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元代以及...
  • 《儒林外史》所体现的江淮方言语法和词汇现象

    《儒林外史》所体现的江淮方言语法和词汇现象

    姜蕾[1]2003年在《《儒林外史》所体现的江淮方言语法和词汇现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旨在研究《儒林外史》的语言特点,主要从语法入手,同时兼顾词汇,从反复问句、“动+了+趋”式结构、后缀“子”的结构、动词“得”和助词“得”的用法、表示概数的“把”和作为动词的“把”的用法、一部分量词的用法等六个方面,选...
  • 宁乡偕乐桥话介词初探

    宁乡偕乐桥话介词初探

    陶伏平[1]2002年在《宁乡偕乐桥话介词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宁乡偕乐桥话介词进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宁乡偕乐桥话有特色的介词,通过与北京话介词的比较,总结出偕乐桥话介词的一些特点。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简要介绍宁乡方言,描写偕乐桥话音系。第二部分“偕乐桥话与北京话介词...
  • 衡阳方言语法研究

    衡阳方言语法研究

    申莹莹[1]2011年在《衡阳方言副词研究》文中指出副词是汉语中一个很复杂的词类,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争议很大,甚至对其定义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对副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副词的语法功能、副词与其他相关词类的区分以及副词内部次类的划分等问题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语副词的研究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湖...
  • 汉语常用同义介词比较研究——兼论对外汉语介词教学

    汉语常用同义介词比较研究——兼论对外汉语介词教学

    吉庆波[1]2007年在《介词“对/向”+O+V的替换研究》文中提出从《马氏文通》起,汉语语法学界就开始了对汉语介词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范围涉及介词的句法功能、句法特征、语义功能、语用功能及介词语法化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介词研究逐渐趋于细致,但是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仍会...
  • “除”字句的排除类型及语义识别

    “除”字句的排除类型及语义识别

    郭婷婷[1]2002年在《“除”字句的排除类型及语义识别》文中指出本文讨论的“除”字句,即通常所说的“除”字短语充当状语的句子,这种句子一般可分为“除”字短语A和非“除”字短语B两段。它作为一种特殊句式,历来为语言研究者所关注。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对“除”字句排除项的性质、基本类型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描...
  • 俄汉语SVO结构对比研究

    俄汉语SVO结构对比研究

    王黎明[1]2001年在《俄汉语SVO结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比了俄语的SVO叁要素句、SV二要素句、VO二要素句、V型单要素句与汉语相应句子的语义结构,从语义的角度分析了俄语SV、VO、V型句元素缺省的原因。总结了俄语和汉语相对应的句子语义结构的异同之处。简要对比...
  • 先秦常用语气词研究

    先秦常用语气词研究

    武振玉[1]2006年在《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两周金文作为语料的价值被认识并且自觉运用到古汉语研究中是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的。虽然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有学者利用金文材料进行《尚书》的语言研究,此后亦不断有学者进行类似的研究,并且这些研究也多集中在虚词方面,但到目...
  • 变换分析与汉语研究

    变换分析与汉语研究

    刘增慧[1]2012年在《朱德熙语法研究综论》文中认为朱德熙是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之一,他对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当代语法研究大家的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继承其优点,扬弃其不足,可以使我们在语法研究中明确方向,少走弯路。本文首先通过深入整理和研究朱德熙的若干著作来论述其构建的汉...
  • 汉语体标记“起来”的句法语义分析

    汉语体标记“起来”的句法语义分析

    王晓雯[1]2012年在《现代汉语起始体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汉语的体一直都是汉语研究中的热门话题,讨论的比较多的是完成体(或现实体)、进行体、经验体,起始体虽有提及,但专题讨论的文章却比较罕见。本文以现代汉语起始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探讨,确定该体系统的内涵及其内部成员,力图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认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