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简史(西方部分)

    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简史(西方部分)

    谢力[1]2002年在《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简史(西方部分)》文中提出在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对山地环境资源的开发显得格外重要,而对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成为了规划建筑界广泛关注的课题。由于山地人居环境的建设与诸多因素有关,使问题研究起来比较复杂,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的需要。由于对历史...
  • 道路建设与景观协调性研究

    道路建设与景观协调性研究

    冯晓新[1]2012年在《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与环境协调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从东中部地区,逐渐向西部地区推进,公路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以及沿线景观环境的破坏引起了国家以及公路建设者的高度重视。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是解决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根源所在。研究线形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有助于从道路规...
  • 城市绿化树种生态功能研究

    城市绿化树种生态功能研究

    孟小华[1]2007年在《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乡土植物是城市绿化中的重要素材,而乡土树种更担当着主体作用。不仅具有生态适应性强、性能价格比高、管理便利等优点,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当地的植被特色,对于创建城市生态园林和人文园林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倡在城市园林绿化中...
  • 东北休闲广场植物造景与相关因子研究

    东北休闲广场植物造景与相关因子研究

    胡海辉[1]2002年在《东北休闲广场植物造景与相关因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东北休闲广场植物造景与相关因子的研究为主题,从广场的生态环境、人的行为心理及广场植物景观效果等角度出发,在对东北地区各城市休闲广场进行实际勘察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考虑城市整体环境、空...
  • 株洲市建成区景观恢复初探——以滨水区为例

    株洲市建成区景观恢复初探——以滨水区为例

    何华[1]2002年在《株洲市建成区景观恢复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带来了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大气污染、酸雨、森林植被减少、土地退化、水污染等等一系列问题,文章拟利用城市景观恢复理论解决这些问题。在生态原则的指导下,文章在系统分析城市景观恢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规划的实践...
  • 解构现代环境景观设计

    解构现代环境景观设计

    安琪[1]2002年在《解构现代环境景观设计》文中认为环境景观设计是衡量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程度等方面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生态性及科技性;具有特色鲜明、渗透性强的空间特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科学地、合理地、艺术地环境景...
  • 基于RS和GIS的区域景观格局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基于RS和GIS的区域景观格局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董有福[1]2002年在《基于RS和GIS的区域景观格局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本文首先对区域景观格局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规划设计和实例应用。区域景观格局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是结合区域景观格局分析和监测...
  • 基于关联规则的遥感数据挖掘与应用

    基于关联规则的遥感数据挖掘与应用

    马超飞[1]2002年在《基于关联规则的遥感数据挖掘与应用》文中认为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潜在、有价值的模式或规则的过程。7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数据获取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数据及其数据产品实现了长时期积累。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滞后于数据获取技术的现状,已经满足不了“十五”期间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
  • 昆明市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

    昆明市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

    瞿伟[1]2002年在《昆明市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有关大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在国外开始于70年代早期,目前已成为国外城市学界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大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的力度,我国城市规划学界在城市化和城镇体系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但作为大城市边缘区的研究...
  • 厦门地域建筑形态及设计方法研究

    厦门地域建筑形态及设计方法研究

    李苏豫[1]2002年在《厦门地域建筑形态及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国际化促成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却危及着文化。各地的建筑在雷同、单一的“全球文明”影响下,成为相似的“无国界建筑”,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和“场所精神”无形中被湮没。因此,自觉回归地域逐渐成为建筑界的共识。在各个地域城市,建筑文化的标志应是...
  • 绿洲历史文化名城张掖持续发展与保护开发研究

    绿洲历史文化名城张掖持续发展与保护开发研究

    常晓舟[1]2002年在《绿洲历史文化名城张掖持续发展与保护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文化瑰宝之一,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意义早已超出了单纯的历史遗产的范畴,这些石头书写的历史及其赋存于其中的活生生的人类活动记录了民族的血脉,国家的特质,文化的脉络,以及人性的嬗变;同时,所有的这一切又从另...
  • 株洲化工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株洲化工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侯清麟[1]2002年在《株洲化工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加入WTO的震撼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企业内外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于国有企业存在体制与机制的局限,要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存在差距,本文试图以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突破口,指出系统化整...
  • 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以云南典型旅游地为例

    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以云南典型旅游地为例

    余剑晖[1]2008年在《温泉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文中指出生命周期是旅游地演进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就中国情况而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的理论框架。国内外众多学者把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旅游地的研究,对旅游地的规划、开发与管理起到...
  • 从建筑功能的动态特征谈城市广场设计

    从建筑功能的动态特征谈城市广场设计

    张阳[1]2000年在《从建筑功能的动态特征谈城市广场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广场是最具魅力的建筑外部空间,它是体现城市生活模式与社会文化内涵的舞台。由于在城市文化的认知上,价值观念以及设计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使得我国城市广场的发展相对滞后。鉴于此,本文围绕创造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富有生命力的广场空间,提...
  • 中国传统沿水建筑形态初探

    中国传统沿水建筑形态初探

    熊琳[1]2001年在《中国传统沿水建筑形态初探》文中指出定居是人们对环境和自身存在的表达方式,人类的定居又和水有着密切关系。建筑帮助人们在世界中居住,其意义远远超越避风遮雨的作用,而蕴含丰富的含义。人们将对世界及自身存在及其意义的认识“表达”于具体的建筑、环境形态之中,“砌筑”于具体元素与细节之中...
  • 《案例》:广州奥林匹克花园——营销策划案

    《案例》:广州奥林匹克花园——营销策划案

    何芸[1]2001年在《《案例》:广州奥林匹克花园》文中认为本文是一篇房地产营销案例,由案例正文和案例分析两部分组成。在案例正文部分,主要总结性地回顾了广州奥林匹克花园产生的背景、开发的条件、营销策划和销售实施的全过程,并提出有关品牌成长的问题。在案例分析部分,作者从概念营销,4C理论和市场定位等理...
  • 中国园林理水风格的研究

    中国园林理水风格的研究

    梁明捷[1]2012年在《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但是就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而言,最突出的“症结”在于:一方面存世的园林和文字性资料很少,散篇和建筑学科的论着居多,而运用跨学科的系统科学方法,涵盖迭山、理水、植物配置叁大要素的全面研究成果仍然...
  • 历史文化与城市CI战略

    历史文化与城市CI战略

    刘凌波[1]2005年在《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中小城市CI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我国城市的面貌得到翻天覆地的发展。城市形象作为城市内在文化、素质和性格的外在体现,是对受众的直接传达,影响投资决策者和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城市形象是城市品牌和无形财富,通过形象开发,将对城市产生巨大的经...
  • 闽东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

    闽东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

    甘建颖[1]2001年在《闽东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宁德地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简称闽东,全区现有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人口319.01万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闽东人民举全区之力,攻贫困之坚,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目前已进人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工业方面,建立起具有一定地...
  • 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中的选线研究——以福宁高速公路为例

    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中的选线研究——以福宁高速公路为例

    蔡建辉[1]2001年在《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中的选线研究》文中提出高速公路作为公路交通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实现的技术变革,解决了不断困扰的公路混合交通、汽车通行速度、效率、效益提不高的问题。它发端于发达国家,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20世纪80年代早中期标定了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发展建设的方向,并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