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丽[1]2006年在《企业合并反垄断法律规制的实质标准研究》文中提出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企业合并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企业合并对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企业合并能够充实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企业合并会不同程度地形成垄断势力,从而阻碍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正...
翟浩[1]2012年在《上市公司退市: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文中认为上市公司退市是指上市公司的股票因各种原因在特定证券市场暂停或终止交易的法律行为。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不健全,上市公司只进不出的现象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在对国内外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基...
张宁[1]2006年在《关联交易的公司法规制研究》文中认为关联交易是伴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而产生的。所谓关联交易,即指关联人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关联交易具有促进企业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等功能,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为各国法律所认可...
答蒙[1]2014年在《独立董事民事责任研究》文中认为在本世纪初,因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制度不规范,为监督管理层、保护社会中小投资者利益免受大股东侵害、监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有效等原因,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公司管理制度。自引进该项制度十几年来效果并不明显,在我国独立董事更是被称为“人情董事”、“花瓶董事”...
陆发明[1]2003年在《论我国破产和解与重整制度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破产和解与重整制度,可以说是破产制度中最重要的两大制度,这两大制度的出现,使得以往传统的破产制度发生质的变化,因为传统的破产制度中仅仅是以破产清算为目标,把破产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置于冲突地位。而破产和解与重整制度在调协债...
张丽颖[1]2016年在《浅析证券法中的短线交易制度》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4月21日至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财经委提请的关于修订证券法的议案是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此次修正案规定,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大股东的关系人列入到短线交易的主体范围中,这是我国...
张晓斌[1]2003年在《中国经济法立法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WTO条件下中国经济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经济法立法的特征与原则问题探讨、中国经济法立法的民主性问题研究和完善中国经济法立法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WTO既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国际性的法律问题。它为中国经...
卢小传[1]2003年在《破产和解制度改革研究》文中指出破产和解制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破产清算制度的缺陷,是一种消极的再建程序。许多国家采用了破产和解制度,并且各国的破产和解制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近几十年来,破产法的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企业的积极再建为目的的重整制度受到了重视,破产和解制度...
严飞[1]2003年在《外资并购中国境内企业之法律探讨》文中提出外资并购是新近出现的热点问题,也是实践走在立法与理论研究之前的一个问题。2002年底短短一个月之内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或修订了五部与外资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之前各方面学者写的论文都落后于实际了。那些针对这五部法律法规的也都是一些时评、新...
余晓君[1]2003年在《股东实体权利的司法救济》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于1993年12月1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其中规定了股东的各项实体权利。要使股东的实体权利落到实处,就要规定相应的救济措施,即当股东的实体权利受到来自诸如大股东、董事会等的侵害时,股东可以通过私力或公力救济手段来保护自己...
张红[1]2003年在《国有财产取得制度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财产取得制度是国家通过公法和私法手段取得私有财产,从而形成国有财产的各种取得方式的总称。国有财产取得法定主义表现在取得方式法定、取得程序法定和取得范围法定叁个原则上。在国有财产取得制度中,存在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利益...
杨杰[1]2003年在《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察机制兼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公司内部监察机制的成因,并总结了不同法系各个国家的内部监督模式,分析了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察机制失效的政治与经济原因,最后对于如何完善我国现有上市公司监察机制提出相关建议。笔者认为...
黄宇飞[1]2003年在《论票据丧失及相应补救》文中研究指明票据丧失是票据流转中的异常情况,而且票据丧失还经常与票据伪造相联系。本文从票据丧失的概念入手,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票据法律制度在票据伪造方面的价值取向,为不同的丧失票据占有者,尤其是丧失票据直接占有的非票据权利人设计了一整套的补救方法...
袁孝宗[1]2007年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法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克服市场失灵需要国家干预。虽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解决...
雷富春[1]2006年在《投资调控法律制度的构建》文中提出投资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投资调控是国家为弥补市场失效而对本国的投资总量、投资结构、投资布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我国的国情较为特殊,国家投资调控的责任和手段与众不同。对投资调控法律制度的体系进行探讨意义非常重大。雷富春[2]2003年...
张瑜[1]2006年在《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外资并购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而垄断是其产生的最大的负面效应。我国现行的外资立法还不足以调整和规范外资并购中的垄断行为,这不仅影响我国市场竞争秩序的公平性、公正性,也直接影响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因此对外资并购...
李金耀[1]2003年在《重整制度之组织机构研究》文中指出首先为序言,简要叙述重整制度产生的历史沿革及其制度优越性,然后提出鉴于重整机构在重整程序中的重要性而对其进行理论探讨的必要性。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为概述,本章首先从制度理论上对重整进行把握,主要论述重整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然后通过重整制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