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波[1]2017年在《我国人力资本及其空间分布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更多关注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涉及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人力资本不仅决定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也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有着重要影响。因而,应该深入...
陆满平[1]1999年在《价格水平上涨的微观内生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价格水平上涨现象进行了归因定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价格水平上涨的微观内生机制。学术界通常把通货膨胀称为“世界之谜”,物价上涨称为“世纪之谜”。几乎所有研究通货膨胀和价格学的书中,都有专门的章节对价格水平上涨现象的原因进行...
李圣宏[1]2016年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技术创新效率测度及其空间扩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上世纪末以来,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遍地开花,已成为各国(地区)发展高新技术最成功的典范,已成为国家(地区)创新体系的领导和引擎,它们具有科学技术含量高、生产的产品附加值高、区域竞争力强特点...
周志太[1]2013年在《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协同创新网络研究》文中提出在网络经济时代,网络成为第一生产要素,科技进步关系也日益演化为一个复杂的创新网络。简单的线性分析方法无法透彻地、全面地理解创新,需要从系统、协同的角度来理解、把握和深刻认识,根据创新的系统方法和协同方法对创新行为做出新的解释,即协同...
仇荀[1]2016年在《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及当代中国贫困治理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摆脱贫困是千百年来整个人类社会共同的美好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治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之路,其成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密切相关,同时中国的贫...
王文珺[1]2011年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增长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持续的经济增长是每个国家追求的目标。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一些专家指出美国需要提高储蓄率,降低消费;而我国需要扩大消费,降低储蓄率。为什么会提出如此截然相反的对策?本文...
吴明星[1]2000年在《中国富民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在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中空前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种已持续20余年的大发展与大繁荣不仅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而且也是1840年以来中国进入近代史以后前所未有的历史现象。那么指导中国社会现代化建...
黄秋菊[1]2012年在《经济转型进程中的国家制度能力演进》文中提出20世纪末发生在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经济转型是一场涉及多个领域的大规模制度变迁过程。然而,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迈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中俄两国的转型路径和绩效却出现了明显的大分化。转型之初,俄罗斯虽然遵循了西方主流经济学推崇的标准转型战...
李双兵[1]2016年在《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互联网企业风险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和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互联网企业以其独特优势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互联网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通过传统的渠道获取资金支持较为困难,而追逐高收益且能够承...
蒋悟真[1]2005年在《转型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运行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阐明区域经济运行各阶段的发展规律,揭示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的运行轨迹与现实矛盾,探索中国区域经济通过协调机制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全文以“由谁协调”——“协...
陈悦[1]2000年在《政府在国家知识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经济学概念,它已同知识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且知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不可缺少。只有将政府置于国家知识经济体系中来研究其作用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根据对国家知识经...
安康[1]2010年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统计测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的发展,我国各省域的经济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然而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发展的不协调。经济的不协调发展关系到各省经济利益和未来发展战略,更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的重要性已使其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