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以群[1]2004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消费学的消费类型看,是从生存型消费为主的总体小康向以发展型消费为主的全面小康转型时期。完成这个转型,不仅需要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也需要一个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相匹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
吴二华[1]2004年在《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轨迹》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试着以史论结合的方法,从党史学、经济学的角度对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党对私营经济认识的几个理论热点问题进行剖析,以希能对新时期党发展私营经济起一些借鉴作用。本文首先在导言部分简要介绍一下:私营经济问...
胡春雷[1]2004年在《潮汕地区产业结构重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域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内容,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它一直以来都倍受地理学学者和经济学者的重视,成为研究热点。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产业结构研究的进展,从中总结了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接着,结合全球化、区域化、...
宋丽芝[1]2004年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口容量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其中,人口容量是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的一个最实际、最首要的问题。本文以人口容量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出发,结合退耕还林还草所带来的粮...
张登高[1]2007年在《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大部分国有企业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革。然而,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不够完善,由于国有资产经营效率低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也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
张亚勇[1]2004年在《提高国民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实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制约因素。提高国民素质是任何一个国家必须重视的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深刻揭示了人全面发展的必然性,指明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
郑永杰[1]2013年在《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促进资源型地区技术进步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国以来,为推动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一大批资源地区伴随着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而相继兴起,这些资源型地区的资源开发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着资源型地区自然资源的枯竭以...
李晶晶[1]2017年在《广州开发区招商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日益蓬勃,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在全国范围内乃至国际舞台上的经济交流活动越来越活跃,招商引资成为地方政府拉动当地经济实力、创造就业、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若干...
严淑娴[1]2004年在《外资与江苏产业结构提升》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逐渐成为江苏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点。本文指出外资大量涌入,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也明显提升了江苏产业结构。但由于外国投资者与政府的目标存在矛盾,外资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大了产业结构的偏差。文章通过现有江苏经济...
刘家君[1]2014年在《中国水权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对世界水资源危机和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现实矛盾的概述入手,分析了水资源的利害两重性与稀缺性等基本特性,继而引出水资源及其权属管理的论题。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水权制度的研究情况,总结分析了国外基本水权理论和水权制度,研究分析了国外水权交易和水市...
国晓光[1]2016年在《秩序、吸纳与权力重构》文中提出本文的核心任务是以政党适应性理论和法团主义理论为理论资源,研究国家为何以及如何对市场化进程中产生的私营企业主群体进行政治整合,并关注政治整合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自上而下地观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的政治整合策略,分析国家如何在推进经济市场化的...
周维现[1]2013年在《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之末,微观经济之首,既有城市经济特征,又有农村经济特色,是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是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节点,发挥着联系宏观和微观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欠发达县域是与发达县域相比较而言的,是指那些经济总量小...
周健[1]2014年在《中国社会自主性的成长与执政党的变革》文中研究说明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其实就是一个追求自主性及自主性不断增加的过程。自主性概念既可以用来表示一种状态,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过程。一方面,自主性是描述个体摆脱外部强迫而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作主的状态。另一方面,自主性是主体不断突破外部...
Trinh,Hoai,Nam(郑怀南)[1]2015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越中经贸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与越南于1950年1月8日建交。在此之前,两国之间曾经出现过很大的矛盾,也因为边境问题发生过很大的动乱。但是现在,两国建交,这标志着两国进入新的关系纽带中。1991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
范文静[1]2008年在《夏津经济开发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提出1984年设立以来,中国开发区发展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在成功打造出一个个环境良好、功能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的同时,有力地拉动了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各地纷纷把加快开发区发展建...
刘晓兰[1]2014年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文中指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他国的溢出效应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前沿热点。同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经贸往来极为密切,因此,研究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成为当前研究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现阶段关于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方向、传导机...
陈树春[1]2004年在《滨州市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多数定位于国家、或省的范围,对于国家行政区划中人口几百万的地区或地级市如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经...
王剑宇[1]2004年在《重庆经济协作区发展路径选择》文中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我国正进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时期。面临新的经济形势和新的竞争格局,一国内部特定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二元结构明显的西部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本文回顾了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我...
江世银[1]2005年在《试论我国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政策的调整》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在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中应实现发挥市场自组织机制与政府引导的有机结合。江世银,杨伟霖[2]2008年在《研究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区域战略性产业》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
潘玉君,武友德,明庆忠,饶允昌[1]2005年在《中国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的地理学范式》文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全中国人民在新世纪中的最宏大的国家目标,也成为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二者的交叉整合研究的最重大的学科目标,很多学科都积极主动地开始了对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