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制转轨时期政府微观规制行为研究

    体制转轨时期政府微观规制行为研究

    石涛[1]2008年在《转型时期政府微观规制行为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掀起了放松规制的运动。这一运动从最初的若干行业蔓延到几乎所有受到规制的行业,其基本思路是放松或者解除政府对相关产业的规制,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政府规制的领域开始向健康、安全、环...
  •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组织、行为研究——一种经济学视角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组织、行为研究——一种经济学视角

    任宗哲[1]2002年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组织、行为研究——一种经济学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正文由八部分组成。引论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研究方法。接着以较大的篇幅对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政府及其职能进行了史与论结合的论证,得出了地方政府职能有限,地方政府是经济成长的内生变...
  • 重庆市投资软件环境研究

    重庆市投资软件环境研究

    李玉洁[1]2002年在《重庆市投资软件环境研究》文中指出西部大开发,地处西部的重庆获得了新的发展良机。在此机遇之下,如何最有效的推动重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投资环境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对重庆市的投资软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论文分析了研究重庆市投资软环境的意义...
  •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中产业政策的SEA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中产业政策的SEA

    元相虎[1]2002年在《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中产业政策的SEA》文中研究指明可持续发展是多年来世界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更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先例,吉林省要建设生态省就是为了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主要是从环境角度出发,评价产业结构的现状、预测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中产业政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 市场化的增长与波动效应

    市场化的增长与波动效应

    庞晓波,黄卫挺,朱毅[1]2010年在《理解金融自由化效应:增长与波动》文中研究指明增长与波动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效应,对它们的研究分别构成了金融自由化原理和实践理论。增长效应源于叁个宏观渠道:储蓄动员、储蓄转化效率以及资本配置效率;在金融功能视角下,叁者具有不同的微观基础。波动效应研究源于金融自由化...
  • 论美国西部点轴开发及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

    论美国西部点轴开发及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

    李昌新[1]2002年在《论美国西部点轴开发及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美国西部曾是一片未开发的蛮荒之地,在历经200年左右的拓荒、产业开发之后,落后的西部地区一跃成为了美国“新经济”的增长中心。以往对美国西部开发的研究多是从政治层面或宏观经济角度论述开发历程及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开发的角度...
  • 郑于河南现代化进程的研究

    郑于河南现代化进程的研究

    李昉[1]2002年在《郑于河南现代化进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目前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叁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将在2050年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本文试图用科学、全面的现代化理论、评价体系与河南发展现状相结合,来研究...
  • 邵武县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政策选择

    邵武县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政策选择

    周闽军[1]2002年在《邵武县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政策选择》文中提出县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时空尺度上,以长期的经济增长及质量提高为目标,从而既满足当代县域发展的需要,又满足未来县域的发展需求。邵武是福建省的一个山区县级市,邵武的可持续发展对闽江流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建立在区域可持续...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垄断与反垄断问题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垄断与反垄断问题研究

    张湘赣[1]2002年在《中国反垄断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们对垄断的认识久已有之,在希腊文中,“垄断”一词是指单独一个卖者,垄断自产生之初便受到人们的批评,对垄断的批评以亚当·斯密最具代表性。垄断是与“完全竞争”状态相关联的概念,完全竞争是一种假设交易费用为零时的完全分散式经营方式,因而...
  • 邓小平公平与效率思想研究

    邓小平公平与效率思想研究

    何英桥[1]2002年在《邓小平公平与效率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邓小平公平与效率思想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并确立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公平效率观的继承和发展。它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深刻反思...
  • 吉林省优势产业营销策略研究

    吉林省优势产业营销策略研究

    白楠[1]2002年在《吉林省优势产业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吉林省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新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式下不能实现经济的巨大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吉林省提出了发展生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本文在这种大背景下,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调...
  • 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

    王玉玲[1]2017年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逐渐步入后工业化社会,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成为这些国家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转型突出体现在:一方面服务业中以满足中间需求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崛起,且对制造业转型以及其...
  • 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协调问题研究

    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协调问题研究

    李晓欣[1]2015年在《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统计研究》文中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经济理论指导下,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性改革与实践。它突破了原有的、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常规区域发展模式,以更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
  • 论韩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论韩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石金[1]2002年在《论韩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文中指出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产业结构是整个经济发展动态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产业结构变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产物,同时它又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变化体现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通常所说...
  •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龚松柏[1]2002年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文中研究指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新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根据其新民主主义经济基本指导思想在实现经济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国营外贸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统制外贸体制,同时根据当时所处国际环境的特点实...
  • 试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进步新模式

    试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进步新模式

    刘治[1]2002年在《试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进步新模式》文中认为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技在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深切的改变着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引起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等一系列环境危机问题。人类的发展观是人们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社会中形成的对追求自身...
  • 分配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

    分配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

    贾国富[1]2002年在《分配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文中提出收入分配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分配改革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这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上的重大创新。目前理论界关于分配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于...
  • 论技术创新的概念与本质

    论技术创新的概念与本质

    欧阳建平[1]2002年在《论技术创新的概念与本质》文中指出技术创新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20世纪初首先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正适应了当时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于技术变革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和卡尔·马克思关于...
  • 阜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研究

    阜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研究

    王广利[1]2002年在《阜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阜新经济发展历程、经济改革和现有经济状况入手,提出阜新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培育经济增长点从理论角度进行了分析,从实践角度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点的内涵和特性,提出经济增长点培育的途径和原则,着...
  • 朝阳市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朝阳市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王德杰[1]2002年在《朝阳市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应用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和战略管理思想方法,结合欠发达地区开发的理论与模式,针对朝阳市的基本市情,对朝阳市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文中对影响朝阳市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朝阳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和经济发展目标,即分阶段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