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高新区发展的区域分析

    河南省高新区发展的区域分析

    侯林春[1]2001年在《河南省高新区发展的区域分析》文中指出高新区是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作为区域经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要素,高新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内部各要素的发育和协调状况,而且还要受制于其所处的区域环境。因此,对高新区发展的研究就存在两种思路。一是从高新区内部入手,...
  • 论清代陕南的经济开发及经验教训

    论清代陕南的经济开发及经验教训

    张旺利[1]2017年在《清代陕南移民文化与书院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区域社会研究是认识国家局部地区的重要途径,通过区域研究能够深化对社会和时代的认识,因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陕南处在秦巴山区和汉水流域构成的地理环境中,明清以前社会发展较为缓慢。明清商品经济的...
  • 民国时期新桂系的广西经济建设研究(1925—1949)

    民国时期新桂系的广西经济建设研究(1925—1949)

    杨乃良[1]2001年在《民国时期新桂系的广西经济建设研究(1925—1949)》文中研究表明新桂系曾统治广西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并且也统治安徽多年,它的势力几乎涉及全中国,它长期与蒋介石集团争夺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权,成为与蒋介石斗争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地方实力派。最后,新桂系首领白崇禧当上了国民党政府...
  • 社会形态演变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必然性的唯物史观沉思

    社会形态演变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必然性的唯物史观沉思

    戚书平[1]2001年在《社会形态演变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态》文中提出本论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站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进行系统挖掘的基础上,从社会形态历史演变进程中来审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社会形态历史演变的物质经济条件性...
  • 四川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

    四川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

    黄昕[1]2012年在《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区域经济差异一直被世界各国的学者所关注和研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由于国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严重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本文以公共产品的供...
  •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

    白璐[1]2013年在《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农村居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只有切实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受到...
  •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宏观区域经济调控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宏观区域经济调控

    周平顺[1]2001年在《西部大开发与政府宏观区域经济调控》文中提出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它是缩小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举措,更是能否在本世纪中叶顺利完成我国第叁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倍受国人关注。如何开发?不仅是一个...
  • 湖北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研究

    湖北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研究

    王宏杰[1]2001年在《湖北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五大报告把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今后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工作。党的十五届叁中全会又特别提出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巩固扶贫成果,根本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由此可见,促使...
  • 西部大开发中发展生态消费的思考

    西部大开发中发展生态消费的思考

    詹志方[1]2001年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生态消费的思考》文中指出西部大开发是党和政府在新世纪初所作出的伟大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首要任务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怎样有效治理西部生态环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本文认为关键...
  • 宁夏中南部地区发展战略研究

    宁夏中南部地区发展战略研究

    欧向军[1]2001年在《宁夏中南部地区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宁中南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现代地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宁中南地区的发展战略及其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全文共分五大部分:(1)分析欠发达地区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回顾区域发展的有关理论,并总结了欠发达地区...
  • 90年代美国经济中的通胀和失业

    90年代美国经济中的通胀和失业

    庄芮[1]2001年在《90年代美国经济中的通胀和失业》文中研究指明90年代,美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一高两低”的特征。其中,通胀和失业在“一高”背景下持续保持“两低”最令人瞩目。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相关的通胀理论、失业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理论,逐一分析了90年代美国经济实现低...
  •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分析

    王爱君[1]2001年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叁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
  • 全球化趋势认识误区的理性思考

    全球化趋势认识误区的理性思考

    刘若钢[1]2001年在《全球化趋势认识误区的理性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它已深深触及人们生活的许多领域和层面,成了每一个人都能亲身感知到的客观实在。学术界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全球化作了各种各样的讨论与界定,但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宽泛...
  • 制度变迁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制度变迁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李艳[1]2013年在《适应性调整: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体制转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新制度主义为分析视角从产权制度、政府行为、意识形态叁个方面研究中国体制转型中的适应性调整问题。从总体而言,中国的体制转型是一场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由于中国体制转型的复杂性,使得...
  • 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行为分析及其定位

    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行为分析及其定位

    付兴[1]2010年在《我国企业并购中的政府行为分析及职能定位》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并购是企业间相互竞争最激烈的方式,是大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西方国家的并购历史己经长达一百多年。我国企业并购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近年来的发展却极为迅速,并且己经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手段。但...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试办托拉斯探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试办托拉斯探析

    田锡全[1]2001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试办托拉斯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全面调整时期,采用托拉斯的组织形式管理企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尝试。它是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一次有益实践,也是建国以来首次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的探索。本文从试办托拉...
  • 从政府的成本收益角度看国企改革的趋势

    从政府的成本收益角度看国企改革的趋势

    周怀峰[1]2001年在《从政府的成本收益角度看国企改革的趋势》文中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22年来对国企改革问题研究的文献很多,但对国企改革过程作系统的历史的分析尚不多见,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触及或未深入探讨,如(1)国有企业改革是如何发生的,政府为什么选在70年代末开始改革国...
  •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融资思考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融资思考

    杨云开[1]2001年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融资思考》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总体来看,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差距较大。除了历史性、政策性原因外,主要还是资金短缺造成的。因此,世纪之交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关键在于如何融资,以保证西部大开发的顺利...
  • 西部特色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西部特色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谭捷[1]2006年在《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它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相对来说劳动力素质较低。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对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是我国的“生态后院”,是能源...
  • 证券市场与四川经济发展

    证券市场与四川经济发展

    张然[1]2016年在《四川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内经济新常态化、四川传统产业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加大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是维持经济增速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监管审慎度的不断提升,依靠信贷、BT等手段开展的传统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