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大经蝶窦入路显微、内镜、影像解剖及海绵窦内侧壁形态观察

    扩大经蝶窦入路显微、内镜、影像解剖及海绵窦内侧壁形态观察

    李学军[1]2003年在《扩大经蝶窦入路显微、内镜、影像解剖及海绵窦内侧壁形态观察》文中提出经蝶窦入路为处理垂体腺瘤的首选术式。随着手术经验的丰富以及新技术的出现,突破蝶鞍限制经蝶窦处理累及鞍上、海绵窦及斜坡硬膜外等邻近区域病变的报道开始出现。然这种扩大经蝶窦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尚无文献报道,如何拓展?...
  • 一侧入路显露两侧动脉瘤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一侧入路显露两侧动脉瘤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夏家林,马景鐗,甄自刚,焦德让[1]2004年在《一侧入路显露对侧后交通动脉瘤的显微解剖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对15具国人成年尸头标本经甲醛固定,采用显微解剖技术,经一侧入路显露和观察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及其毗邻关系,以探求最佳显露途径,并回顾性分析...
  • 经翼点入路硬膜内外视神经管减压术疗效对比

    经翼点入路硬膜内外视神经管减压术疗效对比

    林琳,栾新平,华德良,陈敏生[1]2004年在《经翼点入路硬膜内外视神经管减压术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经翼点入路硬膜内外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视神经管减压术的疗效,其中经硬膜内22例,硬膜外29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尚...
  • 椎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椎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常书锋[1]2016年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经岩裂—桥脑裂入路的显微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枕下乙状窦后锁孔经岩裂-桥脑裂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目的:通过对枕下乙状窦后锁孔经岩裂-桥脑裂入路的各段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观察其所涉及的解剖结构,测量其显微解剖数值,探索其解剖学特征,明确其相互...
  •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的DSA和MRA评价及其临床意义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的DSA和MRA评价及其临床意义

    赵云辉[1]2002年在《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的DSA和MRA评价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研究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途径,并探讨侧支循环的建立方式与临床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经DSA、MRA确诊的ICA狭窄或...
  • 蝶窦疾病的临床分类

    蝶窦疾病的临床分类

    李庆忠[1]2002年在《蝶窦疾病的临床分类》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复习文献,以及临床工作经验,我们发现蝶窦疾病种类繁多,特点各异,为了更好地认识蝶窦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并对其进行恰当地处理,需要对蝶窦疾病进行合理的分类。文献中虽然也有蝶窦疾病的分类方法,但是,这些分类大都是依据疾病的病理学改变,不能...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

    赛力克·对山拜[1]2001年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文中指出【目的】:结合临床特点,对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30例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MRI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发现。【方法】:30例均行术前CT检查,25例...
  • 鞍区蛛网膜下池、相关结构及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鞍区蛛网膜下池、相关结构及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王守森[1]2000年在《鞍区蛛网膜下池、相关结构及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鞍区是颅内肿瘤及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其蛛网膜下池不仅为病灶扩展提供了空间,还是显微手术探查的脑外通道和自然界面,其显微解剖知识甚为重要。尽管已有许多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观察,但还有一些结构很少见有报道或几乎未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