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超声、磁共振影像学分析及肥大细胞在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分布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超声、磁共振影像学分析及肥大细胞在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分布

    王晓刚[1]2002年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超声、磁共振影像学分析及肥大细胞在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分布》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产生脑缺血症状除了动脉狭窄因素外,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也就是斑块的病理成分及病理结构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应用超声及磁共振等无创影像学手段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病...
  • 山西省血友病A基因诊断初步研究

    山西省血友病A基因诊断初步研究

    郭艳丽[1]2002年在《山西省血友病A基因诊断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血友病A(HemophiliaA,HA),又称先天性或遗传性因子Ⅷ缺陷症。是因凝血因子Ⅷ基因缺陷,导致因子Ⅷ分子结构异常或含量减少而产生的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遗传特点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性为携带者,男性发病,...
  • 鸡新城疫吉林强毒株的分离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鸡新城疫吉林强毒株的分离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李秀云[1]2002年在《鸡新城疫吉林强毒株的分离及其致病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新城疫LaSota疫苗免疫鸡群及高抗体鸡群中不断有新城疫的发生,有学者报道,其原因不仅与免疫方法、途径、疫苗等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新城疫毒株的变异,不同基因型的出现有关。用SPF鸡胚在吉林省患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
  • 猪LEP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繁殖性状相关性研究

    猪LEP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繁殖性状相关性研究

    何玉英[1]2002年在《猪LEP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繁殖性状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PCR-SSCP分析方法,对二花脸猪、香猪、皮特兰,大约克、杜洛克和苏钟Ⅰ系猪等六个品种(类型),共计324头猪进行了LEPR基因的研究,分析了各个品种猪的LEPR基因的多态性,以及各基因型之间在产仔数...
  • 6p21.3区域鼻咽癌相关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

    6p21.3区域鼻咽癌相关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

    黄华[1]2002年在《6p21.3区域鼻咽癌相关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文中研究指明鼻咽癌的种族性、地域和家族聚集特征提示其发病具有遗传易感性。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与NPC明确相关的基因。有研究表明:6p21.3HLAI类和Ⅲ类基因序列之间可能存在NPC易感基因。然而,NPCLOH与CGH调查均未发...
  • 水稻几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及抗白叶枯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水稻几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及抗白叶枯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曹立勇[1]2002年在《水稻几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及抗白叶枯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文中指出产量相关性状、株高、抽穗期、耐热性及幼苗活力相关性状为水稻的重要性状,本论文构建了水稻DH、RIL遗传群体,并进行了分子标记遗传作图,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水稻的上述几个重要性状,定位了这几个性状的QTL,最后...
  • 影响褪黑素催眠作用的诸因素分析

    影响褪黑素催眠作用的诸因素分析

    王芳[1]2002年在《影响褪黑素催眠作用的诸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褪黑素(Melatonin,MT)是主要由松果腺分泌的吲哚类激素。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理活性。其中,褪黑素作为内源性催眠物质诱导生理性睡眠和调节睡眠-觉醒节律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为进一步阐明褪黑素催眠作用机制,本文重点研究...
  • 鹅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鹅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贺云霞[1]2002年在《鹅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irus,GPV)主要引起雏鹅、雏番鸭的高致死性疾病,称为小鹅瘟或Derzsy's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雏番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70%~100...
  • 鸡PPAR基因与脂肪组织生长发育关系的遗传学研究

    鸡PPAR基因与脂肪组织生长发育关系的遗传学研究

    孟和[1]2006年在《鸡PPAR基因与脂肪组织生长发育关系的遗传学研究》文中提出肉鸡育种工作经过80多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商品代肉仔鸡日增重、饲料报酬等生产力指标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在育种中对生长速度的过度选择,现代商品代肉仔鸡出现腹水症、腿病、生活力和抗病力下降等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腹脂过...
  • 养殖鲍及其杂交子代的生化遗传研究

    养殖鲍及其杂交子代的生化遗传研究

    陈晓佳[1]2000年在《养殖鲍及其杂交子代的生化遗传研究》文中认为鲍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品种优劣是影响鲍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根据我国鲍养殖特点,研究鲍杂交育种及其遗传基础,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为贝类杂交育种理论提供新资料首先,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我国叁种(含亚种)...
  • sch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在家蚕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sch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在家蚕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朱勇[1]2001年在《sch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在家蚕育种上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一:催青期生态因子对sch系统致死作用的影响潘庆中(1992)发现sch的纯合系在高温干燥条件下催青,胚胎期发生致死作用,这个发现预示着sch基因在家蚕性别控制领域中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引起了蚕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影响sch基...
  • 牡蛎染色体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牡蛎染色体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王永平[1]2001年在《牡蛎染色体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应用显带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鉴定了牡蛎的染色体;应用FISH方法定位了一系列的重复序列和大分子的P1克隆DNA;制备了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应用FISN...
  • 甜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某些生理特性差异

    甜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某些生理特性差异

    王华忠[1]2007年在《单胚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机制及其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甜菜(BetavulgarisL.)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欧美诸国早已不用产量偏低的甜菜多胚品种,利用单胚雄性不育的高产型品种是当今世界甜菜育种的主流,也是我国甜菜育种的主攻目标。利用单胚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的优点是,...
  • 水稻微卫星连锁图构建及稻米若干性状的QTL定位

    水稻微卫星连锁图构建及稻米若干性状的QTL定位

    兰涛[1]2001年在《水稻微卫星连锁图构建及稻米若干性状的QTL定位》文中研究指明以两系杂交稻强优组合培矮64s/E32的一个加倍单倍体(doubledhaploid,DH)群体(含有86个株系)为供试材料,构建了一张微卫星(Microsatellites)或简单序列重复(simplesequen...
  • 数量性状位点的相对选择效率研究

    数量性状位点的相对选择效率研究

    王辉[1]2001年在《数量性状位点的相对选择效率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以下叁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在实际连锁分析检测QTL时,试验群体中选择作用是普遍存在的,这会给QTL分析带来偏倚。如何在试验群体中确定选择对性状QTL连锁分析的影响就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在半同胞设计和侧翼标记情况下,探讨...
  • 草原红牛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及育种值的估计

    草原红牛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及育种值的估计

    俞美子[1]2001年在《草原红牛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及育种值的估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应用MTDFREML程序估测了吉林省通榆县叁家子种牛繁育场的1988年12月至1994年12月期间出生的1050头草原红牛的出生重、6月龄体重、18月龄体重及18月龄体尺等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种公牛...
  • 野牦牛、家牦牛及其杂交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野牦牛、家牦牛及其杂交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胡江[1]2001年在《野牦牛、家牦牛及其杂交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指出为深入研究野、家牦牛及其杂交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作者对青海大通牛场野牦牛(1岁)、大通牦牛(1~2岁)及甘肃天祝县天祝黑牦牛(1~2岁)的生长及部分血液生理指标、做了为期一年(分叁期)的跟踪测定。同时、亦对...
  • 甘肃滩羊血液蛋白质多态性及标记性状的应用研究

    甘肃滩羊血液蛋白质多态性及标记性状的应用研究

    刘霞[1]2001年在《甘肃滩羊血液蛋白质多态性及标记性状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甘肃皋兰、景泰及靖远叁个滩羊(Tan-sheep)群体血样的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红细胞蛋白质-1和2(Ep-1、Ep-2)以及酯酶(Es)和...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克隆、表达以及功能研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基因克隆、表达以及功能研究

    胡健[1]2012年在《大菱鲆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为我国北方沿海主要养殖品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以人工养殖大菱鲆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方法,对IGF信号系统相关基因IGF-2,IGFBP-1,...
  • PEP、DOP-PCR单细胞多基因位点检测研究

    PEP、DOP-PCR单细胞多基因位点检测研究

    金帆,袁淑慧,黄荷凤[1]2004年在《单细胞DOP-PCR多基因位点检测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索单细胞DOP-PCR,后续巢式PCR同步检测多基因位点的可行性。方法:显微操作获取单个淋巴细胞和胚胎细胞,DOP-PCR全基因组扩增,后续特异性巢式PCR,检测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CD17、nt-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