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换层位置及形式对复杂高层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转换层位置及形式对复杂高层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何邵华[1]2008年在《局域大空间复杂高层结构抗震失效机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建筑高度不断增加,而且平面和立面日趋复杂。在这些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中,有时还需要在结构的特定楼层或多个相邻楼层的特定部位设置局部大空间或立面大孔洞,形成局域大空间高层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表明:该类...
  • 地震作用下大跨度地下结构振动性态研究

    地震作用下大跨度地下结构振动性态研究

    周林聪[1]2002年在《地震作用下大跨度地下结构振动性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结构在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建设和国防工程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地下结构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因而地下结构抗震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基于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各种地下结构和地下设施均...
  • 桩—土—承台共同工作及随机概率分析

    桩—土—承台共同工作及随机概率分析

    邵同高[1]2002年在《桩—土—承台共同工作及随机概率分析》文中提出条形桩基连续承台梁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其受力影响因素极为复杂,现行设计大多采用倒置的连续梁模式进行简化计算,其无法考虑基桩的差异性以及地基土体对承台梁的影响,计算结果难以令人满意。本文结合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桩基...
  •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弹塑性反应简化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弹塑性反应简化分析方法研究

    张倩[1]2008年在《钢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性能/位移的抗震设计是二十一世纪抗震设计发展的主流,它的设计思想是保证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功能能够满足业主、使用者和社会的不同需求。而传统的抗震设计思想是以保障生命安全为主要设防目标的,无法实现建筑结构的多性能目...
  • 振型分解法中确定结构合理振型数的研究

    振型分解法中确定结构合理振型数的研究

    史铁花[1]2002年在《振型分解法中确定结构合理振型数的研究》文中提出建筑结构在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确定所需计入的振型数是必不可少的。国内外也有一些书籍提出了这方面的建议或计算方法,但就如何合理地确定某一建筑结构所需计算的振型数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首先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
  • 高层结构线弹性及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高层结构线弹性及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何邵华[1]2008年在《局域大空间复杂高层结构抗震失效机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建筑高度不断增加,而且平面和立面日趋复杂。在这些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中,有时还需要在结构的特定楼层或多个相邻楼层的特定部位设置局部大空间或立面大孔洞,形成局域大空间高层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表明:该类...
  • 以钢管砼为核心的高强砼柱的设计方法研究

    以钢管砼为核心的高强砼柱的设计方法研究

    赵国藩,张德娟,黄承逵[1]1996年在《钢管砼增强高强砼柱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在轴压力及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对38根截面核心用钢管砼增强的高强砼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柱的破坏机理和影响柱强度及延性的主要因素.对最小体积配箍率、最小钢管面积比以及最大轴压比等参数提出了建...
  • 储罐减震耗能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储罐减震耗能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李想[1]2014年在《立式储罐环梁滚动隔震装置设计与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立式储罐是天然气与石油等资源储存的重要设施,在遭受地震灾害时,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目前隔震可以有效的控制地震响应。鉴于此,本文针对国内外立式储罐基础隔震装置的现有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型立式浮顶储罐综合减震...
  • 铅粘弹性阻尼器的性能试验和耗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

    铅粘弹性阻尼器的性能试验和耗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

    吴从晓[1]2007年在《高位转换耗能减震结构体系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十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带高位转换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但在高位转换结构中由于其竖向构件不能连续布置,导致结构竖向刚度分布不均匀,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薄弱层,因此,该种体系极不利用抗震。由于耗能减震装置能给结构...
  • 应用RVE均质化方法的砌体非线性分析

    应用RVE均质化方法的砌体非线性分析

    王达诠[1]2002年在《应用RVE均质化方法的砌体非线性分析》文中认为砌体结构是结构工程中最常使用的几种结构形式之一,随着新型砌体材料及新式砌体施工方法的出现,加之砌体本身造价低廉、易于取材、维护方便等优势,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砌体的理论研究工作却落后于砌体的工程实践...
  • 巨型框架悬挂结构的QR法及其稳定性分析

    巨型框架悬挂结构的QR法及其稳定性分析

    王晓[1]2002年在《巨型框架悬挂结构的QR法及其稳定性分析》文中提出本文作者提出巨型框架悬挂结构静力及动力分析的QR法,并用该算法编制了相应的静力和动力(地震时程分析)程序。此外,根据巨型框架的受力特点,推导了二种专用于稳定分析的单元。第一种单元用于在初步设计中估算巨型框架—子框架的整体稳定性,...
  • 钢筋混凝土框架错层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错层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梁炯丰[1]2013年在《大型火电厂钢结构主厂房框排架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火电厂主体结构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而随着电厂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主厂房的高度和跨度随之增加,具有布置灵活、自重轻、强度高、施工快、抗震性能好等优点的钢结构,成为了中国大型火电厂主厂房的主要结...
  • 高层建筑钢结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系统研究

    高层建筑钢结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系统研究

    邹万红[1]2002年在《高层建筑钢结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结合机械部人才发展基金和湖南省建委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超高层钢结构智能辅助设计研究》,本文对其子课题——高层建筑钢结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系统进行了研究。论文大体上由前处理、结构静力有限元分析和初步后处理叁个部分组成。本文首...
  • 既有连续梁桥抗震评估方法及模型试验研究

    既有连续梁桥抗震评估方法及模型试验研究

    周勇军[1]2002年在《既有连续梁桥抗震评估方法及模型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根据位于弹性地基上的桥墩的变形特点,将桥墩的变形分解为桥墩自身弹性变形、基础转动和平动引起的墩身变形叁大部分,并以此作为桥墩振型函数,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位于弹性地基基础上连续梁桥的整体地震振动方程,应用反应...
  • 烟囱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动应力反应分析

    烟囱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动应力反应分析

    孙波[1]2002年在《烟囱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动应力反应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需要烟囱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建筑物,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对于烟囱的地震反应分析,却始终停留在一些假设和计算理论之中,缺乏更为精确的研究。本文结合模型实验对烟囱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应力反应进行了有限...
  • 建筑物地震反应的push-over分析应用研究

    建筑物地震反应的push-over分析应用研究

    王锐[1]2005年在《基于性能的多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许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已经暴露出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不足,要想对结构的抗震性能作出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就需要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因此人们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以使所设计的建筑物在一定的地震作用下不发生...
  • 影响框剪结构楼板刚性的参数分析

    影响框剪结构楼板刚性的参数分析

    叶桦[1]2002年在《影响框剪结构楼板刚性的参数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对楼板刚性反应最敏感的构件(即框剪结构的底层中间框架)按刚、弹性计算的剪力误差值的分析入手,建立了一个由弹簧支承的水平深梁的模型。以楼板按刚、弹性计算的框架柱的剪力误差值作为衡量楼板刚性的指标,通过对模型进行理论分析证...
  • 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张杰标[1]2013年在《钢管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竖向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综合效益高等优点,但其抗侧刚度较低,在大震作用下耗散能量相对较少,框架节点及相应的楼层位置和非结构构件损坏严重。为改善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课题组提出了“带防屈曲支撑的钢...
  • 带加强层的高层框架—芯筒结构加强层位置及结构刚度优化

    带加强层的高层框架—芯筒结构加强层位置及结构刚度优化

    雷刚[1]2002年在《带加强层的高层框架—芯筒结构加强层位置及结构刚度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带加强层的高层框架—芯筒结构在等效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的系统分析,研究了此类结构的特性规律,并得出影响结构内力和位移的主要因素有:伸臂、芯筒和外围框架柱的刚度;加强层的位置及数量;芯筒、伸臂和外...
  • 公路衡重式挡土墙优化设计与应用研究

    公路衡重式挡土墙优化设计与应用研究

    赵国斌[1]2006年在《衡重式挡土墙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挡土墙的形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衡重式挡土墙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利用衡重台上填土重量和墙身自重共同作用维持其稳定、使地基应力分布均匀、在材料用量上比重力式或半重力式少、基础开挖和回填方量大大减少、衡重台上的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