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级大学生牙周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2003级大学生牙周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赵戬[1]2004年在《2003级大学生牙周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调查掌握中国医科大学八十九期(2003级)新生牙周疾病的流行状况,评价该年龄段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掌握其相关社会背景、口腔卫生习惯、特殊生活习惯、就医行为等相关状况,分析影响该年龄段青少年牙周健...
  • 种植义齿咬合重建的临床研究

    种植义齿咬合重建的临床研究

    王培,汤春波[1]2017年在《种植全口义齿咬合重建的颌位与咬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牙颌种植修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咬合重建是对牙列的咬合状态进行改造和重新建立,操作复杂,尽管对于传统义齿的咬合重建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对于种植修复报道较少。本文将对种植全口义齿咬合重建的颌位与咬合做一...
  • 横腭弓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横腭弓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何进安[1]2004年在《横腭弓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横腭弓在正畸拔牙矫治中叁维方向上加强支抗的临床应用与效果,为正畸临床中合理使用横腭弓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恒牙牙合患者42名,所有病例均来自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病例,符合样本纳入标准,按门诊编号分为两组...
  • 模拟上颌前牵引对上颌骨位置及骨缝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模拟上颌前牵引对上颌骨位置及骨缝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李玉如[1]2004年在《模拟上颌前牵引对上颌骨位置及骨缝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安氏Ⅲ类错(牙合)是口腔正畸临床中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颌、(牙合)、面的生长发育,影响口腔功能及颜面美观,病因机制较为复杂,是正畸临床矫治的重点和难点。其中,以上颌骨发育不足为主要畸形表现的患者,...
  • 氢氧化钙对乳牙感染根管内细菌内毒素作用的研究

    氢氧化钙对乳牙感染根管内细菌内毒素作用的研究

    杜芹[1]2004年在《氢氧化钙对乳牙感染根管内细菌内毒素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乳牙感染根管内的病原菌的研究发现:乳牙慢性尖周炎感染根管内多为混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检出细菌主要有消化链球菌、类杆菌、韦永氏菌、真菌、丙酸杆菌、放线菌和梭杆菌、感染根管内包涵了很多生物因子,包括炎性细胞、坏死组织及细菌...
  • 高温热塑充填技术对后牙弯曲根管封闭能力的体外实验研究

    高温热塑充填技术对后牙弯曲根管封闭能力的体外实验研究

    王翔宇[1]2004年在《高温热塑充填技术对后牙弯曲根管封闭能力的体外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和比较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和高温热塑充填技术的根管封闭效果。方法64个新鲜离体后牙弯曲根管,工作长度为8-10mm,平衡了根管弯曲度形态学因素后分为四组,每组均为16个。所有根管经镍钛机动器械(HERO...
  • 含氟酸蚀液对牙釉质表面形态改变的扫描电镜观察

    含氟酸蚀液对牙釉质表面形态改变的扫描电镜观察

    洪玉华[1]2002年在《含氟酸蚀液对牙釉质表面形态改变的扫描电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以其高效性和精确性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矫治过程中,由于矫治器的戴用,患者牙齿的自洁能力下降,菌斑更易于聚集;同时,为了提高托槽的抗剪切力而酸蚀釉质表面,经酸蚀后的釉质矿物质含量减少,...
  • 不同根管处理方法对感染根管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临床研究

    不同根管处理方法对感染根管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临床研究

    胡永青[1]2003年在《不同根管处理方法对感染根管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测定治疗前后根管内内毒素含量的变化,评价传统手动器械根管预备法,手动器械根管预备+超声冲洗法及手动器械根管预备+Nd:YAG激光照射法在清除根管内内毒素方面的作用,为临床上改进根管治疗方案,提高根管治...
  • 聚合方式对树脂义齿精度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

    聚合方式对树脂义齿精度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

    陈春霞[1]2003年在《聚合方式对树脂义齿精度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不同聚合方式对PMMA树脂基托义齿精度和物理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不同的聚合方式:常规水浴聚合法、低温12h水浴聚合法和低温24h水浴聚合法。①分别用上述3种聚合方法制作上颌全口义齿,然后在相当于上颌第二磨牙远中...
  • 牙周病基础治疗前后龈下菌群动态观察

    牙周病基础治疗前后龈下菌群动态观察

    张冬梅[1]2003年在《牙周病基础治疗前后龈下菌群动态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设计通用引物扩增龈下菌斑全细菌16SrDNA片段,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得到龈下菌群DNA图谱,动态观察龈下细菌治疗前后在口腔内定植的变化,为牙周病病因学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标本选择:龈下菌斑取...
  • 口腔鳞癌VEGF及PCNA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口腔鳞癌VEGF及PCNA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成洲[1]2003年在《口腔鳞癌VEGF及PCNA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VEGF、PCNA在口腔鳞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探讨这两种细胞因子在口腔鳞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1999-2001年手术后石蜡包埋的原...
  • 替呋液局部应用治疗口腔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替呋液局部应用治疗口腔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王聿明[1]2003年在《替呋液局部应用治疗口腔内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替呋液在口腔内局部冲洗的临床疗效;探讨替呋液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及杀菌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提供行之有效的局部冲洗液。方法将临床上符合研究标准的81例牙周脓肿和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替呋液组和对...
  • 大鼠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

    大鼠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

    张光东[1]2003年在《大鼠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颅神经嵴向腹外侧迁移到达颌突的中胚层以后,就被称为“外胚间充质”。神经嵴源性的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可分化为骨、软骨、牙本质和牙髓等多种组织,因此,在颅面和牙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
  • 临床技术操作因素对工作模型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临床技术操作因素对工作模型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顾斌[1]2003年在《临床技术操作因素对工作模型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模型的精度是各类义齿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使工作模型精确再现口腔组织关系,才可能制作出与牙体密合、与口腔组织相适合的高质量的义齿。模型的消毒涉及到口腔医疗工作的安全性,我国有一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从患者口内取出的印模很可能被含...
  •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杜英[1]2003年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矫治难度大,矫治方法多,对于需拔牙的病例通常采用拔除4个前磨牙的方法进行矫治,但其疗程较长,拔牙数目较多,患者难以接受。本研究采用上颌拔除两个前磨牙,下颌不拔牙...
  • 下颌骨牵引延长术治疗半面短小畸形一例初步评价

    下颌骨牵引延长术治疗半面短小畸形一例初步评价

    乐淑君[1]2003年在《下颌骨牵引延长术治疗半面短小畸形一例初步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牵引成骨术是一项将骨切开后应用牵引装置缓慢牵拉,使截骨间隙中形成新骨从而达到骨骼延长目的的技术。近叁十年来通过各位医者在动物下颌骨试验方面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经验,已形成较成熟的一套手术方案,具体到截骨方法和牵...
  • 颌面部创伤合并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颌面部创伤合并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张明[1]2003年在《颌面部创伤合并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颌面部创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和平时期以撞击伤为主;战时以火器伤,特别是以爆炸伤为主。颌面部与颅脑相邻,颌面部损伤常合并发生颅脑损伤,严重的颅脑损伤也是颌面部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于颌面部创伤合并颅脑损伤的损伤特点和致伤机理的研...
  • 新型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缺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新型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缺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叶楠[1]2003年在《新型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缺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的后牙充填材料银汞合金由于色泽差以及潜在的汞毒性问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审美及健康要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复合树脂因其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开始用于后牙修复的临床实践。但是,传统的树脂类材料存在着强度低、耐磨性差、聚合...
  • 影响Cerinate热压铸陶瓷强度的因素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影响Cerinate热压铸陶瓷强度的因素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王辉[1]2003年在《影响Cerinate热压铸陶瓷强度的因素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对牙科修复体的美观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关注,二十世纪80年代热压铸造陶瓷制作体系首先由瑞士苏黎世大学口腔修复材料系研制成功。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良好的半透明性,极佳的边缘适合性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取...
  • 口腔正畸用磁块镀氮化钛膜后抗腐蚀实验研究

    口腔正畸用磁块镀氮化钛膜后抗腐蚀实验研究

    李爱霞[1]2003年在《口腔正畸用磁块镀氮化钛膜后抗腐蚀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口腔正畸用磁性材料大多是稀土钕铁硼(neodymium-iron-boron,Nd2Fe14B)。因其含铁和钕,而易于氧化及腐蚀,尤其在口腔特殊的环境中应用一定时间后便会发生表面腐蚀,甚至崩解,导致磁块性能的衰退,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