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地区中国人群颌面部皮肤的色度研究

    四川地区中国人群颌面部皮肤的色度研究

    牟雁东[1]2002年在《四川地区中国人群颌面部皮肤的色度研究》文中认为颌面部缺损的赝复体修复作为口腔修复领域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颜色的选择和匹配是修复成功的关键,因而要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必需首先解决以下两个问题:①确定肤色特性及色域范围;②准确比色。本课题拟从中国人正常颌面部肤色的测定入手,确定中...
  • 初级感觉神经元在咬合创伤致牙髓组织损害和伤害感受中的作用

    初级感觉神经元在咬合创伤致牙髓组织损害和伤害感受中的作用

    朱美玲[1]2002年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在咬合创伤致牙髓组织损害和伤害感受中的作用》文中指出创伤性咬合既引起口面部多组织的损害,还导致口面部深部组织的慢性疼痛。而初级感觉神经元受刺激后,出现传入、传出功能以及敏感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参与组织损伤和慢性疼痛。在创伤性咬合导致的组织损害和慢性疼痛的研究中,...
  • 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黄薇[1]2002年在《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旨在:(1)调查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和行为;(2)探讨儿童患龋情况、口腔健康行为与社会行为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3)评价学生母亲和学校教师的口腔健康态度、知识和行为,为制定和评价学...
  • 婴儿期不同喂养方式与儿童龋病关系的探讨

    婴儿期不同喂养方式与儿童龋病关系的探讨

    杨莉[1]2002年在《婴儿期不同喂养方式与儿童龋病关系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龋病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继癌症、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叁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高,危害范围广,它的发生、发展直接影响儿童的牙、颌、面的发育、功能及美观,其造成的疼痛症状还严重地影响生活、学习和精神活动。因此致力于...
  •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之小耳畸形与下颌畸形同步治疗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之小耳畸形与下颌畸形同步治疗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

    何乐人[1]2001年在《第一二鳃弓综合征之小耳畸形与下颌畸形同步治疗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第一二鳃弓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颅面畸形,其发病率仅次于唇腭裂畸形,涉及的解剖结构广泛,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治疗方法相对混乱。本文复习了近叁十年来的相关文献,提出了皮肤扩张法二期耳廓再造与下颌骨牵...
  • 白细胞介素-1β与根尖周炎的关系研究

    白细胞介素-1β与根尖周炎的关系研究

    于金华,俞未一[1]2001年在《白细胞介素-1与根尖周炎骨吸收》文中研究指明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活性细胞及其相关细胞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低分子蛋白质。大量研究表明,局部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等参与了骨吸收的病理过程[1]...
  • 两种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生物力学特征的光弹比较研究

    两种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生物力学特征的光弹比较研究

    白石柱[1]2001年在《两种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生物力学特征的光弹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比较在全口覆盖义齿的修复中,采用两种不同的磁性附着体即缓冲型与非缓冲型磁性附着体作为固位体时支持组织中的生物力学特征,探讨应用磁性附着体及不同种类的磁性附着体对支持组织的可能影响,评价缓冲型磁性附着...
  • 压力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压力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彭娟敏[1]2017年在《静压力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38MAPK活性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构建体外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fibroblasts)静压力加载模型,探索静压力对p38MAPK磷酸蛋白和IL-17A、IL-17R和IL-6表达...
  • 拔牙患者牙科焦虑症的调查及分析

    拔牙患者牙科焦虑症的调查及分析

    崔庆赢[1]2017年在《音乐疗法在牙科焦虑症患者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拔牙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程度,探讨拔牙患者发生牙科焦虑症可能相关的因素及观察音乐疗法在高度牙科焦虑症患者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采用改良Co...
  • 内分泌紊乱与牙周炎发病关系的实验研究

    内分泌紊乱与牙周炎发病关系的实验研究

    李生娇[1]2001年在《内分泌紊乱与牙周炎发病关系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牙周炎是口腔科的常见病之一,到目前为止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清楚。以近年来国内外对牙周炎的研究和现代生理学的发展为依据,我们推测:机体的内分泌状况可能会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本实验旨在探讨机体内分泌紊乱对牙周...
  • 辣椒素局部给药于大鼠眶下神经对初级传入神经的影响

    辣椒素局部给药于大鼠眶下神经对初级传入神经的影响

    郭峰,赵云富,姜晓钟[1]2001年在《辣椒素作用于眶下神经对初级传入神经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辣椒素局部给药于成年大鼠眶下神经干对初级传入神经的影响。方法用2%辣椒素溶液直接给药于大鼠一侧眶下神经干,对侧做自身对照,分别在给药后3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在电镜下观察双侧眶下...
  • 离体牙托槽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

    离体牙托槽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

    刘新强[1]2001年在《离体牙托槽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托槽直接粘结技术的应用给口腔正畸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托槽的粘结效果又直接决定了正畸治疗的成败。本论文就托槽的粘结强度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一:离体牙多次粘结托槽的粘结强度评价目的研究牙面多次酸蚀粘结托槽,其粘结强度的变化。...
  • 种植型骨牵张器的研制与下颌牙槽嵴垂直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种植型骨牵张器的研制与下颌牙槽嵴垂直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王桥[1]2001年在《种植型骨牵张器的研制与下颌牙槽嵴垂直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种植床骨量不足的问题,近年来牵张成骨技术被引入口腔种植外科领域扩增加高牙槽嵴,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牙槽嵴的特殊解剖形态,传统的口外或口内型颌骨牵张器往往难于适用。为此,我们自行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
  •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和生长影响因素的研究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和生长影响因素的研究

    刘建平[1]2001年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和生长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种植体以其有效的支持、良好的咀嚼功能、方便的清洁和护理,广泛应用在口腔临床治疗中。尽管种植体有诸多优点,但是种植体失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推广应用,尤其表现在种植体软组织界面的紧密连接上。临床上,失败...
  • 肌激动器对下颌生长发育影响的对比研究

    肌激动器对下颌生长发育影响的对比研究

    曹凌[1]2001年在《肌激动器对下颌生长发育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安氏Ⅱ类错(牙合)是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肌激动器作为矫治该类错(牙合)常用的功能矫治器之一,对于下颌后缩型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有着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通过改良式的Andresen肌激动器对20例替牙期及恒牙初...
  • 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评价术后效果的新方法

    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评价术后效果的新方法

    于擘[1]2001年在《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评价术后效果的新方法》文中指出颞颌关节强直伴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由于发育畸形导致下颌后缩,对患者原有的口颌系统生理功能与呼吸道产生很大影响。采用正颌外科技术可使下颌骨体部及附着的肌肉前徙,呼吸道随颌骨移动产生相应的增大变化,进而矫治SAS...
  • TSD对正畸疗效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TSD对正畸疗效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徐波[1]2001年在《TSD对正畸疗效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临床正畸治疗是为了获得理想的上下颌间关系。普遍认为,如果上下牙大小不协调(toothsizediscrepancy,TSD以下简称TSD),就很难获得良好的磨牙关系、覆盖、覆(牙合)。1958年,Bolton引入全牙...
  • 釉基质蛋白对牙周膜细胞及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釉基质蛋白对牙周膜细胞及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张丽青[1]2001年在《釉基质蛋白对牙周膜细胞及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釉基质蛋白(EMPs)是一组来自上皮根鞘的蛋白质,自从1975年Slavkin发现EMPs可促进无细胞性牙骨质形成以来,该物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PDL)是牙...
  • 犬恒牙牙根发育过程中相关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犬恒牙牙根发育过程中相关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轩昆[1]2001年在《犬恒牙牙根发育过程中相关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牙根发育是牙齿发育后期的重要阶段。牙根发育主要受上皮组织与间充质组织间有序的相互作用的调控,目前有关此调控的分子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些生物分子(如生长因子、转录因子、凋亡因子、细胞外基质蛋...
  • CD44v6、E-cadher 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临床与病理研究

    CD44v6、E-cadher 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临床与病理研究

    王德勇[1]2013年在《P-Akt和P-mTO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Akt/mTOR信号通路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proteinkinaswB)P-Akt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Phosphorylatedmammaliantar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