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期留美学生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文化论文,生与论文,半期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20世...
京海合流与海派散文的生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派论文,散文论文,京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我们该给“文言”什么待遇?——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言论文,找不到论文,待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
林语堂《孔子的智慧》之传播学阐释张伟(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三明365004)摘要: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译者既是原语文化信息交流的接受者,又是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跨文化信息...
林语堂:家庭能成为成功的底色文/冬平今年10月10日,是林语堂先生诞辰124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以及首位以英文书写享誉国际的中国人,林语堂...
“特教”群像□本刊编辑部▲在河北石家庄新乐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正在辅导特殊儿童做手工。时值教师节,我们将目光对准——特殊教育。特征特性:鲜食、全粉型品种。生育期91...
从《孔子的智慧》看林语堂的文化理想⊙李灿[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0001]摘要:《孔子的智慧》是林语堂海外著述中的一种,林语堂立足于原典,以中西文化的横向对比为导向,对四书、《...
20世纪初叶林语堂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何正付(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摘要:20世纪初叶前期,林语堂信奉和践行的自由主义主要是指政治法律意义上的自由。这一时...
许纪霖:战士、绅士与隐士□许纪霖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从曾国藩、梁漱溟、胡适、林语堂,到沈从文、巴金、史铁生、王小波,中国知识分子形成了怎样的代际更替?处在近代这样一个...
论林语堂的国人公共精神观何正付(韶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摘要:林语堂认为近代中国国人普遍缺乏公共精神,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泛滥,人们重视自...
民国期刊运作模式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国论文,运作模式论文,期刊论文,探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民国时期期刊因其数量众多,内...
帮助也可以委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委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总会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一旦遇到麻烦...
民国文士的绰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士论文,绰号论文,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绰号,又叫外号、诨号,既非父母所赐,又非个人所愿...
《从军日记》与民国“大文学”写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国论文,日记论文,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I266文献标识码...
中国新文学研究增殖及其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文学论文,中国论文,路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
刘剑[1]2014年在《超文本语境下的翻译形态变化研究》文中认为超文本指包含两种以上的符号系统并由超链接连接各符号元素的多线性电子文本。对于翻译活动而言,一方面,由无数超文本(网页)构成的互联网构成了译者新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现阶段,以超文本作为工作对象的“本地化”已经成为全球语言服务的主流,人类...
吕明洁[1]2017年在《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探析》文中指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代表思想,它始于文学批评、哲学范畴,后期向社会科学扩展,它对人类的思想、观念、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这是笔者选...
夏岚[1]2003年在《论四十年代抗战中国难小说》文中提出本论文以四十年代抗战中国难小说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这一个案研究,在展示国难文学真实面貌的基础上,探讨国难文学的悲剧意蕴和艺术特色,以及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以期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研究提供一种思考和借鉴。本论文正文共分七章。第一...
王成军[1]2003年在《二十世纪:中西小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学构建的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是:小说学的兴起。由于西方文学现念的引进,在中国一向被视为“小道”的小说,获得了“文学正宗”的文化地位。但是,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在取得正宗地位的同时,却是以西方小说观念为参照系的。结果,...
罗莉芳[1]2006年在《论林语堂的小品文创作》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是个复杂的作家,多重的社会身份,模糊的政治立场,充满矛盾的文学作为和错综复杂的文学态度,给研究林语堂平添了诸多困惑,也带来了无尽的魅力。作为“一团矛盾”亦中亦西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林语堂的小品文创作是他社会身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