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飞[1]2007年在《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商业中心公共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特殊分支,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市民的购物、游憩、休闲场所,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人文风貌、社会观念的窗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商业中心公共空间以其日新月异的面貌和特有的优势在...
陈晓华[1]2002年在《中西方设计哲学之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设计业的迅速发展,设计实践的结果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在我国加入了WTO的现实条件下,产品设计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怎样结合我国的设计现实,利用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今先进的技术和信息资源,使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的生命,成...
安琪[1]2002年在《解构现代环境景观设计》文中认为环境景观设计是衡量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程度等方面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生态性及科技性;具有特色鲜明、渗透性强的空间特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科学地、合理地、艺术地环境景...
化铉[1]2002年在《论欧洲浪漫主义美学与浪漫主义绘画》文中指出发生在欧洲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运动是一股势力强大且影响广泛的思想潮流。它涵盖了哲学、宗教、文艺、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浪漫主义运动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文化运动。浪漫主义运动发轫于德国,费希特、谢林的主观唯心主...
徐瑞华[1]2002年在《地方名品的品牌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地方名品正面临中国入世、经济腾飞、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笔者通过对部分地方名品作了比较深入地调查研究并与世界名品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不少地方名品缺乏品牌意识,就已运用品牌战略战术的企业而言,亦存在着缺少设计策略方...
王帆[1]2011年在《中西绘画空间范式论》文中研究表明当代中国绘画艺术正处在社会高速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双重历史发展进程之中。现代化必然带来科技理性这一现代社会主导观念对传统艺术的不断侵蚀,全球化语境下的交流更是加剧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价值冲突,使中国绘画艺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边缘化和迷惘境地...
任训民[1]2002年在《以阴阳五行学说来看金属材料及其创作作品》文中提出金属是一种人类自青铜器时代以来就已经很熟悉的材料,其种类多样,使用范围广泛。这种材料不仅本身具有特殊的色泽与质感,而且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工艺性能,这就使得其在造型以及其他艺术领域上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在材料加工技术发达...
杨建明[1]2002年在《中国新表现主义浅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的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中国的当代艺术也在以全新的姿态融入国际文化的进程之中。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中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结合中国本民族文化传统,吸收西方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文化精神,以一种独特的艺术风...
吴刚毅[1]2002年在《沈周山水绘画的风格与题材之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是企图掌握沈周(1427~1509)之所以能成为吴门画派之开派大家的“内在条件”。为达此目的,笔者由沈周山水画的“风格”与“题材”两大方面着手,一方面由存世真迹来探讨沈周风格的源流承继与变化创新,另一方面藉由分析沈周在题材图...
林红[1]2002年在《书法学习:超越功利的行为》文中认为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了让这门艺术源远流长,开展好书法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师范学校承担着培养师者的重任,培养出具有较高书法素养的师范毕业生,对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对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新时期师范书法教育...
吴雯婷[1]2016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师徒传承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逐渐衰微,快速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原有的文化生态,传承路径也相应发生了变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之下,由政府主导的依靠学校教育传承正成为主流的传承途经,但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父子相...
赵权利[1]2001年在《中国古代绘画技法、材料、工具史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古代绘画技法、材料、工具史纲》,系业师陈绥祥先生选定题目,命为博士学位论文,承叁年来悉心督导,遂成本篇。全文计约一十五万余言。本文所述,始于史前,终于清末,依通史常例,序为十章,各章分述绘画技法与材料工具的发展状况...
耿阳苏[1]2007年在《建筑壁画的空间职能与构建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建筑空间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使用功能,此外,还要满足人们一定精神感受的审美要求。建筑功能的不同,建筑空间的大小、高低形状、开敞、封闭的程度也就不同,不同空间形状之间的相互连接会给人以不同的情绪和精神感受。建筑壁画的设计要...
喻骞[1]2017年在《阿历克斯·卡茨绘画艺术的平面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艺术家阿历克斯·卡茨1927年生于美国纽约,他是现今个人风格辨识度最高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生涯受到了电影、戏剧、诗歌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能充分体现。现代艺术在强调绘画平面性的前提条件下,...
王展[1]2001年在《论西方现代雕塑多位空间的视觉表达方式》文中指出论西方现代雕塑多位空间的视觉表达方式季湘荣[2]2006年在《城市雕塑建设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环境中的抒情艺术作品,表达雕塑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激发人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城市雕塑...
冯阳[1]2016年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于20世纪初期,经历了“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等历史阶段,于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向艺术设计转型。到1998年我国本科专业目录的出台,学科发展完成了有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蜕变,进入综合型艺术设计时代。201...
陈芬芳[1]2007年在《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宏观把握整个园林研究的历史,杜绝园林研究中的盲点,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扩宽研究者的思路以指导研究者今后的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对现有古典园林研究论着的整理和收集,建立园林研究目录数据库。在目录数据库的基础...
王大志[1]2000年在《波普艺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文中认为波普艺术是一种典型的西方现象。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其政治制度和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些社会现实如“冷战”、“大众传媒”等都引发了关于艺术和生活的新的讨论,而体现在艺术中的明显的结果就是波普艺术的出现。波普艺术揭...
赵志文[1]2000年在《一语天然万古新——论真情自然艺术之生命》文中研究表明真情与自然作为艺术创作与鉴赏的最基本要求,也可以说是最高的追求、最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中西的审美理念中,这些是极为相似和相通的。本文由此着眼,从艺术品质、艺术本质以及艺术形质等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通过中西方大量艺术史实的例证,...
李玉姣[1]2014年在《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晚清学者刘熙载勤奋好学,通读古文经典,在文化充斥、时局动荡的晚清实为难能可贵,可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者。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一直备受学界关注,而对其书法美学思想的研究,目前尚未完备深入,故本篇论文就当前的研究现状,对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