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伦理视域的义利之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利论文,视域论文,伦理论文,人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B82-09文献标...
一种基于心气论的道德哲学:王夫之的孟子学及其当代意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蕴论文,心气论文,当代论文,道德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
再论如何理解“恻隐之心”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恻隐之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B2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论宋代理学与新学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学论文,宋代论文,关系论文,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B244.99宋...
“诚”的审美意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识码:ADOI:10.16152/j....
儒学对于现代青少年人性教育的意义:道德教育与治疗的融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儒学论文,青少年论文,人性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
从“上善若水”到《文心雕龙》的“以水喻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心雕龙论文,以水论文,上善若水论文,喻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
实践哲学视阈中的规则与秩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秩序论文,哲学论文,规则论文,视阈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
戴震对孟子性善论的重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孟子论文,重构论文,性善论文,戴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B249.6文献标...
文本诠释与哲学史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史研究论文,文本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国哲学史研究在西学的刺激和影响下走过了...
儒家的仁爱—博爱观念与亲社会行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儒家论文,博爱论文,仁爱论文,观念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仁爱是儒家...
“言知行合一,则天下始有实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学论文,天下论文,言知行合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B248.99...
自由:道家庄子与儒家程伊川的不同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川论文,儒家论文,道家论文,庄子论文,自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
郭树伟[1]2004年在《试论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文中研究表明孟轲被誉为“亚圣”,他提出的“浩然之气”的命题历来备受关注,哲学家认为孟子所谓的“难言”的“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属于先验唯心主义的范畴,而文学家则认为孟子的“浩然之气”是一种艺术精神。我认为应该是一种社会理性积淀,是孔子“一以贯之”实践...
石开玉[1]2004年在《戴震的历史文献学成就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戴震是清代“皖派”朴学大师,一生着述宏富。本文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较为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戴震在这一领域的各项具体成就:确立由训诂探寻义理、实事求是、本末兼察、巨细毕究、合理推断、旁通互证、兼收并蓄等七条文献考证方法;传注《诗经》、《尚书》...
周淑萍[1]2004年在《两宋孟学研究》文中认为两宋时期是孟子和孟学命运转变的关键时期,孟子地位在两宋时期急剧上升,孟学成为当时显学。研究两宋孟学对于探讨中国儒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史的发展都有重大价值,但是,学术界对两宋孟学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迄今为止尚无一部专着问世,专门的研究文章也屈指可数。有鉴于...
廖一邦[1]2003年在《孟子的人格美学与孟子散文》文中研究指明处于战国中期的儒家“亚圣”孟子深受当时士文化的影响,他从重视人的角度出发,以性本善的先验论为基础高扬了人格美,提出了着名的“浩然之气”说,使自我的身心充满着一股崇高的人格精神力量。这种人格精神力量体现在文章之中便形成了其具有激昂的情感与...
罗雪飞[1]2014年在《德性主义抑或事功主义》文中指出“道”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中所涉及的最为重要的词。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流,对“道”有着丰富的论述。大体而言,儒家内部对“道”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德性主义的解释,即将“道”本身及其实践视为道德理想主义,认为由内圣可以实现外王,...
骆冬青[1]2002年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文中研究说明论文提出了“政治美学”的概念,认为政治本身就是审美的一种表现,政治意识形态、制度、政策及权力运作等各方面,都表现出美学的精神。权力总是要成为魅力,权力结构总是要进入情感结构。所以,对政治本身就需要进行美学的观照。论文之所以从政治美...
丁小丽[1]2002年在《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名分”往往用来指代某一社会个体的身份和地位,是人们普遍使用的的日常用语。从现代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名分”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社会角色及其规范。它是古代中国人用来构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核心概念,与传统中国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