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亚娟[1]2003年在《双苯氟嗪的致突变毒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苯氟嗪(Dipfluzine,Dip)系由我校药学院研制并合成的桂利嗪类钙拮抗剂。先期的实验表明,Dip可以选择性地扩张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冠状动脉,且作用强于桂利嗪;另外Dip也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缺氧,及抗血小板凝集和血栓...
杨晓玲[1]2003年在《ALS体外实验模型的建立及脊髓运动神经元损伤保护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体外培养与鉴定目的:探索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分离、纯化及体外培养方法,寻找有效的鉴定途径,为ALS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一种工具。方法:取材于胚胎16天的SD大鼠的脊...
洪涛,汪阳,蒋丽萍,高子云,辜斌[1]2005年在《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对脑血管痉挛的抑制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及观察其阻断剂在动物实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通过脑血管造影观察经动脉或池内注入缝隙连接阻断剂heptanol,对脑血管...
杨珊珊[1]2003年在《全反式维甲酸缓释系统防治后囊混浊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兔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全反式维甲酸缓释系统(atRADDS)植入对后囊混浊(PCO)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3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空白缓释系统(EMDDS)...
陈丹[1]2003年在《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枇杷生理影响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本实验以2年生的‘大红袍’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indl.)盆栽嫁接苗为实验试材。在CO_2浓度分别为近似大气的低CO_2浓度(400μmol·mol~(-1))和高CO_2浓度(700μm...
徐文[1]2003年在《锰对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其MAPKs活化表达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慢性锰中毒产生的功能性损伤与自发性PD锥体外系的表征和症状紧密相关,其主要病理进程是选择性的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细胞的退行性变性,导致纹状体多巴胺的耗竭。体内和体外实验揭示锰可能是一种多巴胺能的神经毒素,与帕金...
张瑞娥[1]2003年在《毛白杨不同优良无性系组培特性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是我国提交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计划署审阅重点保护的基因资源。毛白杨无论速生性、材性、抗性和美观长寿等方面,在杨属树种中均表现非常突出,在黄海流域和华北平原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杨秋霞[1]2003年在《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聚血红素、聚维生素B及染料类导电聚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用电化学方法探讨了其聚合过程、循环伏安性质,及修饰电极对氧气、多巴胺、肾上腺素、抗坏血酸、半胱氨酸等生物分子的电催化作用。用循环伏安法可在水溶液中制备聚血红素...
赵蕊[1]2001年在《NO供体SNP介导豚鼠离体回肠H_1效应的体外研究》文中认为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作为非肾上腺素非胆碱(non-adrenergicnon-cholinergic,NANC)能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介导哺乳动物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或舒张,但在胃肠生理运动及胃肠道...
李响[1]2016年在《电催化臭氧技术对水中药物的去除性能和机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药物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随着检测技术的逐渐成熟,多种药物在河流、湖泊、地下水、沉积物以及土壤等环境介质中被检出。研究发现,药物连续不断的排放在环境中会造成“假持久性”。尽管浓度较低,但是...
李亚荣[1]2002年在《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和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建立了流动注射-原子吸收(FI-AAS)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测定卡托普利、利血平、安乃近、利血生、乌拉地尔等药物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分析测定条件,并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全文...
孔泳[1]2002年在《新型导电高聚物的合成及性质》文中研究指明一、硫堇的电化学聚合及聚硫堇的性质使用循环伏安法实现了硫堇在酸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聚合。聚硫堇是一种蓝色物质,它的颜色能随电位迅速变化。在0.5mol·dm~(-3)HCl至pH6.0的溶液中,聚硫堇具有很好的电化学可逆性、稳定性...
王晓军[1]2016年在《白血病细胞COX-2、bFGF、TGFβ1及VEGF基因表达与白血病患者血清COX-2、bFGF、TGFβ1及VEGF测定及其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干/祖细胞出现分化受阻、凋亡障碍和恶性克隆性增生而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我国白血...
刘玲[1]2002年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和NMDA诱发电流的快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首先观察到甾体激素对神经细胞存在快速作用后,科学工作者又在其他领域收集到许多用传统的基因组机制无法解释的证据,于是有人提出将甾体激素的这种快速作用称为非基因组机制。虽然关于甾...
李伏生[1]2002年在《CO_2浓度和气温升高对小麦水分养分利用的效应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大气CO_2浓度在逐渐上升,目前已由100年前的260~280μmolmol~(-1)上升到350μmolmol~(-1),并继续以每年1~2μmolmol~(-1)的速率上升,预计到21世纪末期大气CO_2...
孙莉静[1]2002年在《金雀异黄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生长及细胞外基质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系膜细胞(MC)的增殖、肥大及细胞外基质(ECM)分泌过多是糖尿病肾病(DN)发展的重要环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DN基质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采取相应措施抑制TGF-β表达,减少基...
解方为[1]2002年在《ERK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乙醛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功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肝星状细胞信号调控一直是近年来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ERK信号传导通路由于参与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是多种信号交汇点或共同通路而受到关注。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乙醛作为一种刺激信号可以激活...
刘海波[1]2002年在《bFGF与TGFβ_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碱性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1)、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
陈华[1]2007年在《B-Z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非线性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振荡作为一种化学反应体系中的非线性现象已经被各国科学工作者所深入研究。在理论方面,各经典化学振荡体系的机理日趋成熟;在实际应用方面,化学振荡分析技术由于具有仪器简单、操作...
吴婧[1]2002年在《修饰电极的研制及其用于维生素测定的研究》文中提出维生素是生物体内必需的物质,也是大量药物、食品中不可缺少的成份,维生素的含量是药品、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参数之一,对维生素快速测定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在系统的文献调研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2—氨基吡啶聚合膜、苯羟基乙酸聚合膜修饰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