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太极集团的并购与核心竞争力

    重庆太极集团的并购与核心竞争力

    任俊杰[1]2003年在《重庆太极集团的并购与核心竞争力》文中指出在持续升温的国内并购浪潮中,以实现并购双方协同效应为目的的战略并购渐成主流。论文通过研究典型案例——重庆太极集团的并购行为,旨在为国内企业战略并购的合理定位、以及并购绩效的理性评估提供参考。国内研究并购的文献较多,但大多局限于对并购行...
  • 唐钢钢铁精品基地发展战略的研究

    唐钢钢铁精品基地发展战略的研究

    陈忠[1]2003年在《唐钢钢铁精品基地发展战略的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中国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预示着21世纪中国将充满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必将继续在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大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唐钢属全国特大型钢铁...
  • 关于公司控制权及其监督的分析

    关于公司控制权及其监督的分析

    郎唯群[1]2003年在《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文中研究说明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将研究英美机构投资者监督公司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机构投资者在英美公司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中国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的问题。在过去叁十年中,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尤其在英美,...
  • 关于国有股减持办法的探讨

    关于国有股减持办法的探讨

    郑江淮[1]2002年在《国有股减持中的代理冲突、股权价值与路径依赖》文中指出本文认为国有股减持中政府、公众投资者和承销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没有形成“多赢”的局面,实际上是国有股减持涉及的代理关系中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冲突的表现。其根源在于公众投资者在现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中对股权价值的低水平预期...
  • 公司治理中的独立董事法律问题研究

    公司治理中的独立董事法律问题研究

    胡改蓉[1]2009年在《国有公司董事会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公司治理机制中,董事会上受制于“股东会”,下监督“经理层”,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其职能定位是否准确、人员构成是否合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公司经营绩效。在以公司制为国企改革方向的时代背景下,董事会制...
  • 目标公司管理层反收购行为规制研究

    目标公司管理层反收购行为规制研究

    龚晓川[1]2002年在《目标公司管理层反收购行为规制研究》文中认为上市公司有收购行为的发生,就必然有收购防御行为的发生,即上市公司反收购行为。上市公司反收购是针对上市公司收购而设置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目标公司抵御乃至挫败收购人的收购行为尤其是敌意收购行为。目标公司反收购行为的执行者一...
  • 目标公司反收购制度研究

    目标公司反收购制度研究

    魏艳茹[1]2002年在《目标公司反收购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围绕如何构建我国目标公司反收购制度这一中心,具体探讨了我国目标公司反收购制度的立法模式、我国目标公司反收购决策权的归属及行使以及对常见的反收购措施的法律分析叁方面问题。全文分前言、正文、结束语叁大部分。正文分为叁章:第一章为目标公司反收购...
  • 我国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研究

    张朋伟[1]2002年在《我国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公司购并浪潮已经初见端倪,90年代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以加强企业核心业务为重要手段的战略性并购日益流行。一些行业的优势企业纷纷转变传统的经营思路,在重新定位企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从自身...
  • 我国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我国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车卫红[1]2009年在《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资本运营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并购活动愈来愈频繁,全球并购浪潮渗透到了许多领域,其中也包括钢铁行业。在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较低的情形下,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国内许多钢铁企业纷纷通过并购来整合资源、提高...
  • 我国大型家电企业多元化动机与行为剖析

    我国大型家电企业多元化动机与行为剖析

    陈洁[1]2001年在《我国大型家电企业多元化动机与行为剖析》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扩张战略的一种,企业的多元化行为一直备受国内外理论界、企业界的关注,也是人们争论的热点。近年来,这种饱受争议的企业发展战略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大型家电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那么,这些企业的多元化行为究竟表现出什么特点,行为...
  • 关于公司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关于公司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石纪虎[1]2010年在《股东大会制度法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司作为民事主体应当自治已成为学界之共识。公司自治首先是指股东自治,股东自治是公司自治的核心。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分析,自治即民主,股东自治即股东民主。股东民主的基本内涵是指股东作为公司的出资者有权参与公司事务的决策。股东参与公司事务决策是一种...
  • 目标、效率与治理结构选择——对中国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

    目标、效率与治理结构选择——对中国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

    李孔岳[1]2001年在《目标、效率与治理结构选择》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主要思想是:公司目标应该归结为控制权的归属,效率是控制权带来的结果。公司目标是公司参与者行为选择的函数,当公司内部参与者的博弈达到均衡时,公司目标就自然确定。在给定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前提下,私人股份公司的目标是股东控制权最大化,...
  • 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行为分析及其定位

    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行为分析及其定位

    付兴[1]2010年在《我国企业并购中的政府行为分析及职能定位》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并购是企业间相互竞争最激烈的方式,是大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西方国家的并购历史己经长达一百多年。我国企业并购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近年来的发展却极为迅速,并且己经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手段。但...
  •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谢峰[1]2001年在《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经营者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经营者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经营者的能力、素养、状态已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参与激烈的国内外市...
  • 美国规制要约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兼论中国要约收购法律制度之完善

    美国规制要约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兼论中国要约收购法律制度之完善

    项剑[1]2001年在《美国规制要约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公司控制权交易市场中,要约收购是一种具有强迫性的公开收购方式,会导致目标公司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在要约收购过程中,目标公司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属于交易中相对弱势的一方,缺乏充分的交易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磋商议价,其权益极易受到侵害,...
  • 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实务研究

    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实务研究

    向武[1]1999年在《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实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金融市场,陆续引进,开发了很多适合我国需要的金融商品,进行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目的的金融创新活动。可转换公司债券便是其中的一种,我国于1992年就引入可转换公司债券这种金...
  • 东北制药集团并购策略研究

    东北制药集团并购策略研究

    孙景成[1]2000年在《东北制药集团并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医药行业情况的分析与预测,结合目前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导向,在分析借鉴跨国医药公司并购策略基础上,对东药集团公司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在资本运营方面应采取的并购策略和实施方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l、本文分析了国内医药行业的总体发...
  • 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李洋[1]2007年在《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而且能激发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能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我国的股票市场,自上个世纪...
  • 公司收购中的小股东保护

    公司收购中的小股东保护

    李章辉[1]2008年在《敌意收购中目标公司小股东权益保护》文中研究表明在敌意收购中,对目标公司的股东,特别是处于弱者地位的小股东的权益进行保护十分必要。它既是法律对公司敌意收购进行规制的出发点,又是法律实现公平的归宿。在本文中,作者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状况,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剖析了我国立法存在...
  • 论证券市场中小股东权益之保护

    论证券市场中小股东权益之保护

    韦洪斌[1]2000年在《论证券市场中小股东权益之保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研究生的三年学习当中,由于我的专业方向是证券法,加之我对证券市场的个人兴趣,在平时的研究中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证券市场的规范便多加关注。在接触和了解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刚刚起步,各种制度和规范并不健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