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纳米技术的负责任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纳米技术论文

    德国纳米技术的负责任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纳米技术论文

    德国负责任地发展纳米技术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纳米技术论文,德国论文,负责任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
  • 介观体系的电子输运特性研究

    介观体系的电子输运特性研究

    蔡祥吉[1]2013年在《介观半导体微结构输运特性的研究:半经典理论的定量描述》文中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材料制备技术和微细加工技术的日臻完善,人们已经能够制造出接近微观特征长度具有高电子迁移率的介观半导体器件。在电子器件满足Moore定律的日益小型化下,介观体系输运...
  • 临界Casimir效应的场论方法研究

    临界Casimir效应的场论方法研究

    熊爱民[1]2004年在《临界Casimir效应的场论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涨落受到边界限制时产生力的现象叫做Casimir效应,涨落和边界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Casimir效应在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和宇宙学等诸多领域都十分重要。H.B.G.Casimir在19...
  • 铬(Ⅵ)与谷胱甘肽配合物诱导DNA损伤的电化学与光谱研究

    铬(Ⅵ)与谷胱甘肽配合物诱导DNA损伤的电化学与光谱研究

    赵秋香[1]2004年在《铬(Ⅵ)与谷胱甘肽配合物诱导DNA损伤的电化学与光谱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谷胱甘肽(GSH)与Cr(Ⅵ)的相互作用,从其循环伏安(CV)和UV-Vis光谱行为可见:在pH5.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当GSH浓度为K_2Cr_2O_7浓度5倍以上时...
  • 金铂纳米颗粒的合成、修饰和催化性能研究

    金铂纳米颗粒的合成、修饰和催化性能研究

    徐娇珍[1]2004年在《金铂纳米颗粒的合成、修饰和催化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对金属纳米颗粒进行了外形和大小控制合成。用硫醇作保护剂合成了正十面体的金纳米颗粒;利用在铂颗粒表面吸氢还原法通过叁十二次还原反应,制备了平均直径从1.77nm到16.32nm不同大小的铂颗粒,每次还原反应后颗...
  • 纳米碳管/稀土酞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

    纳米碳管/稀土酞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

    曹雷[1]2004年在《纳米碳管/稀土酞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述了纳米碳管/有机(聚合物)半导体复合光电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基于纳米碳管的复合材料在红外探测领域的应用。光致电荷转移可显着提高载流子的解离、传输效率,是优化光电功能器件性能的有效途径。通过...
  • Fe-基氧化物的结构、磁性及M(?)ssbauer谱研究

    Fe-基氧化物的结构、磁性及M(?)ssbauer谱研究

    罗志[1]2004年在《Fe-基氧化物的结构、磁性及M(?)ssbauer谱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磁测量和Mssbauer谱等方法系统研究了Sr_2Fe_xMo_(2-x)O_6(1.0≤x≤1.5)和LiFePO_4两个系列氧化物的结构、磁性及超精细相互作用,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在...
  • PVC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PVC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赵明飞[1]2008年在《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而且已成为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它克服了单一材料和传统复合材料性能上的缺陷,使材料既具有无机材料的优点(如刚性、高热稳定性和特殊的光电磁性能等)...
  • 水相体系中半导体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

    水相体系中半导体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

    王祎亚[1]2004年在《水相体系中半导体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文中认为纳米科学技术(Nano-ST)、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称为现代世界的叁大技术,它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所研究的领域是人类过去从未涉及的非宏观、非微观的介观领域,这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纳...
  • 超声波/纳米铁降解氯代芳香烃的研究

    超声波/纳米铁降解氯代芳香烃的研究

    张选军[1]2004年在《超声波/纳米铁降解氯代芳香烃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应用超声波/纳米铁协同新方法,研究了几种代表性氯代芳香烃的协同降解效果,并对超声波/纳米铁协同、单纯超声波以及单纯纳米铁叁种反应体系进行了对比;考察了pH值、纳米铁用量、有效输出声强、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对协同降解效果的影响...
  • 强磁场中非晶晶化组织与性能研究

    强磁场中非晶晶化组织与性能研究

    王岩[1]2004年在《强磁场中非晶晶化组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纳米复合Nd_2Fe_(14)B/α-Fe型磁体是八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型永磁材料。这种磁体是由Nd_2Fe+(14)B相和α-Fe相在纳米尺度内复合而成的。α-Fe相中原子磁矩的转动受Nd_2Fe+(14)B相的控制,因而这种磁体具有...
  • 半乳糖配体修饰的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治疗肝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半乳糖配体修饰的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治疗肝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李浩[1]2004年在《半乳糖配体修饰的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治疗肝癌的体外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杀伤作用及对其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光镜、电镜下的形态学观察,DNA电泳以及MTT法检测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杀瘤活性。使...
  • 一、Zn-Mn-Ca-Ni系中温磷化体系的研究 二、纳米氧化镁的制备

    一、Zn-Mn-Ca-Ni系中温磷化体系的研究 二、纳米氧化镁的制备

    向鸿照[1]2004年在《一、Zn-Mn-Ca-Ni系中温磷化体系的研究二、纳米氧化镁的制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中温四元Zn-Mn-Ca-Ni体系的磷化液,获得了具有较高密集度的高耐蚀性的磷化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反应温度、酸比、时间和各组分的用量是反应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均匀...
  • 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的研究

    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的研究

    廖立[1]2004年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纳米颗粒通常是指颗粒尺寸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颗粒,它的尺寸大于原子簇,小于通常的微粉,一般在1~100nm之间,也有人称它为超微粒子。纳米镍粉作为一种纳米金属颗粒具有极大的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使其在磁性、热阻、光吸收、化学活...
  • 颗粒复合材料中光学双稳的温度和界面效应

    颗粒复合材料中光学双稳的温度和界面效应

    陆兴中[1]2004年在《颗粒复合材料中光学双稳的温度和界面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了宏观非均匀颗粒复合介质中光学双稳的温度和界面效应。1.研究了金属-电介质颗粒复合体线性和弱非线性的温度效应。考虑等离子频率、共振频率与温度关系,分析了其他物理量与温度有关的关系,并着重讨论了在不同入射...
  • 纳米SnO2及其复合体系表面界面光电性质研究

    纳米SnO2及其复合体系表面界面光电性质研究

    刘向阳[1]2004年在《纳米SnO_2及其复合体系表面界面光电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半导体纳米粒子与无机或有机半导体功能材料复合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纳米材料的诞生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增添了新内涵,利用纳米微粒的特性,进行纳米尺度的合成,可以使复合体系各组元之间的协同和增强作用得...
  • 有机—无机稀土低维杂化结构液相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有机—无机稀土低维杂化结构液相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李惟嘉[1]2004年在《有机—无机稀土低维杂化结构液相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稀土元素特殊的4f电子构型使得它们在光、电、磁等方面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在分子和纳米尺度分别引入有机组分对其进行杂化,有望获得具有独特光、电、磁等方面性质的有机-无机稀土杂化材料,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意义...
  • PIV测试中示踪粒子性能的研究

    PIV测试中示踪粒子性能的研究

    赵宇[1]2004年在《PIV测试中示踪粒子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为以后的内燃机PIV流场测试中示踪粒子的选取找出一条理论依据,本文从现有理论出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探索了粒子在内燃机燃烧室流场中跟随性的存在条件以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规律。深入学习现有PIV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和内燃...
  • 土壤中无机纳米微粒的研究

    土壤中无机纳米微粒的研究

    王明辉[1]2004年在《土壤中无机纳米微粒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次将“纳米”的概念引入土壤学的研究中,采用物理分散法和化学分散法成功地从土壤中提取出了无机纳米粒子。探讨了影响土壤无机纳米粒子存在的各种因素及其形态特征和性质,并采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离子质谱发射仪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测试手段...
  • 纳米生物技术治疗肝癌:p53-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和转染的研究

    纳米生物技术治疗肝癌:p53-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和转染的研究

    郭妍[1]2004年在《纳米生物技术治疗肝癌:p53-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和转染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制备白蛋白纳米粒,评价白蛋白纳米粒做为p53基因载体的可行性。用p53-白蛋白纳米释控系统体外转染HepG2细胞,观察其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复凝聚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通过静电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