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重生”、“再重生”的差异——德勒兹差异哲学刍议涂良川刘晓晓[摘要]同一的个性与个性的同一,是现代人最为本真的存在悖论。当下,资本和技术的合流制造着更加隐秘、深层、高...
不可思议的思议:胡塞尔论自我的死亡岳富林,王恒[摘要]在胡塞尔现象学中,死亡无论对于自我构造还是世界构造都至关重要。然而,大多数研究都采取事实性原初经验的思议模式,从而忽视了本...
中庸之道的当代审视:以“政治衰败”为理论视阈赵哲轩(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23)摘要:中国哲学的现代价值落实,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亟需儒家文化贡献出其历...
哲学研究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方法到当代空间化社会批判哲学——以列斐伏尔、阿尔都塞、哈维与吉登斯为主线刘怀玉a,张一方b(南京大学a.哲学系;b.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
社会定在决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张一兵内容提要在既往马克思文献的中译本中,德文原文中“定在”“社会定在”等概念均译为“存在”和“社会存在”,这遮蔽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本栏目特约主持人:唐正东专栏导语: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已经经历了几个阶段,并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项工...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性评估:十九世纪的马克思及其革命理念仍然在场王勇(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46)[摘要]马克思1848年于《共产党宣言》中建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
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功能观初探王月清,赵晓锋(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23;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文化联络处,江苏南京210007)〔摘要〕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功能观是习近平总书记...
中国传统中三种共同体形态及其道德原则*王健崭内容提要对于人类来说,共同体是人的存在的本质和家园。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地存在着三个无法忽视的共同体形态,就是家(血缘共同体)、国(...
·学术探索·〔正义思想研究〕评先验制度主义的正义观〔*〕顾肃(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23)〔摘要〕先验制度主义的正义观在论证方法上从先验的...
《尚书》民本思想演进及其向现代民主思想转换路径王安权1,李先杨2(1.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23;2.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兴义552400)摘要:《尚...
二十年后对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再反思——为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作一次辩护张小龙摘要:《帝国》发表二十年之后,重新反思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体系的实质,对我们重新认识卢森堡的帝国主...
·西方哲学前沿问题:“新帝国”研究专题·从帝国到数字帝国主义——重读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蓝江,王欢摘要:在19年后,我们重新来审视曾经风靡一时的哈...
中道与正观:吉藏对《中论》的释义孟祥兴内容提要:吉藏在《三论玄义》《中观论疏》和《大乘玄论》中对《中论》从其宗旨、破申与名义三个方面作了精要的阐明。从经论共同的旨趣而言,《中论...
论《阿含经》的死亡哲学张仲娟内容提要:基于缘起理论,《阿含经》批判了印度传统哲学的“永生”和“永灭”理论,以“无我涅槃”的理论建构了佛教由平凡到超越,向死而生的死亡哲学。本文通...
从般若三藏的译经活动看唐德宗时期的佛教与政治孙少飞(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23)[摘要]从佛教与政治的关系入手,以般若三藏的译经活动为中心,探讨唐德宗前后期对佛教态度...
·哲学传统研究·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形而上特征杨维中摘要:中国佛教把心性问题的探讨提升至本体论的高度。“心体”“理体”是中国佛教心性论建构其形而上学体系...
明末清初临济天童系名僧牧云通门行历考申婷(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23)摘要:牧云通门是明末临济名僧密云圆悟的嗣法弟子之一,临济下三十一世弟子,也是临济天童系的名僧之一...
·人文视野·哲学·宗教如来藏思想缘起与佛教心性论关系探微谭利思(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00)摘要:佛教自汉末传入我国,我国佛...
重建“信念伦理”与坚守“网络底线”——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网络伦理价值体系的重构郭良婧(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2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