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论文

  • 丁基苯酞对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丁基苯酞对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董高翔[1]1999年在《丁基苯酞对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继心脏病和肿瘤后的第三大死亡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迟发性...
  • 丹酚酸的抗脑缺血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丹酚酸的抗脑缺血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王洁[1]1999年在《丹酚酸的抗脑缺血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出现,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日渐升高,其中缺血性脑疾患发病率又远高于出血性脑疾患,发病后病人常遗留有语言、运动、感觉障碍,并伴有智能、情感活动的改变。目前对这类疾病仅能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故因而寻找有效的防治脑缺血的药...
  • 电针对缺血性中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电针对缺血性中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邹军[1]2000年在《电针对缺血性中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中风”即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世界各地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急性脑血管病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并呈现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
  • 电针对中风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与c-fos表达的影响

    电针对中风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与c-fos表达的影响

    角建瓴,赖新生,张家维,刘承宜,刘颂豪[1]2002年在《电针对中风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与c-fos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不开颅可逆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制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了电针“百会”、“素了”穴对急性局脑缺血大鼠的脑组织超微结构、兴奋性氨基酸(EAA)、β-内啡肽以及c...
  • 颈内动脉系统TIA的随访研究

    颈内动脉系统TIA的随访研究

    沈岳飞[1]2000年在《颈内动脉系统TIA的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IA)发展为完全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预测因子及预后模式。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对近4年颈内动脉系统TIA门诊或住院病人84例进行...
  • 针刺对局灶性脑梗塞大鼠脑微循环灌注状态的影响

    针刺对局灶性脑梗塞大鼠脑微循环灌注状态的影响

    关玲[1]2000年在《针刺对局灶性脑梗塞大鼠脑微循环灌注状态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深入揭示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作用机制,本课题以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造成大鼠局灶性脑梗塞为实验模型,以针刺对脑缺血时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为主题,采用显微录相装置结合血管内皮细胞荧光染色法及白细胞荧光示踪法,动态定量地观察...
  • 头针治疗脑梗塞患者前后外周血中内皮素含量的影响观察

    头针治疗脑梗塞患者前后外周血中内皮素含量的影响观察

    陈旭军[1]2000年在《头针治疗脑梗塞患者前后外周血中内皮素含量的影响观察》文中认为内皮素(ET)对脑梗塞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其血浆含量浓度高低可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采用头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患者30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30例对照。结果表明:(1)头针加药物组与单纯药物组治疗前功能评分无显著...
  • 清脑益智方对神经细胞缺氧及谷氨酸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清脑益智方对神经细胞缺氧及谷氨酸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李苓[1]2000年在《清脑益智方对神经细胞缺氧及谷氨酸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清脑益智方血清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原代鼠胚脑神经细胞,根据缺血时脑损伤机理制成缺氧及谷氨酸损伤模型。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技术(即TUNEL法)观察中药清...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凋亡机制及高压氧的作用的初步研究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凋亡机制及高压氧的作用的初步研究

    周宏锋[1]2000年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凋亡机制及高压氧的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CIRI)后的神经元死亡是坏死,现在证明许多脑神经元发生了凋亡。凋亡的机制尚不清楚。...
  • LEPTIN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性探索

    LEPTIN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性探索

    王永刚[1]2000年在《LEPTIN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性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以重组人leptin作为抗原,利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了3株鼠抗人leptinMcAb,对其性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其在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3株特异性较好,效价和亲和常数较高。3株McAb均为IgGl亚类,EL...
  • 阿司匹林对大鼠短暂全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阿司匹林对大鼠短暂全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孔伟东[1]2000年在《阿司匹林对大鼠短暂全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文中提出脑缺血可以导致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neuronaldeath,DND)。研究表明,DND是Ca~(2+)平衡紊乱、氧自由基(ROS)和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等综合机制引起的细胞死亡过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证实凋亡机...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NMDA受体、M受体及NO时空变化的实验研究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NMDA受体、M受体及NO时空变化的实验研究

    徐乐焱[1]2000年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NMDA受体、M受体及NO时空变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过程相当复杂,包含了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血流、受体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是损伤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局灶性脑缺血中,大脑中动脉是脑梗...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唐柚青[1]2000年在《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脑外伤、脑瘤、脑血管病等许多疾病伴发的常见病理损害过程,它的进展程度对原发病的预后起决定性作用。临床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直接结果是形成脑水肿,随着脑水肿的进行性加重,颅内压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