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论文

  • 机械合金化制备镁基非晶合金

    机械合金化制备镁基非晶合金

    许春霞[1]2007年在《机械合金化制备镁基非晶合金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选择MgNi、Mg_2Ni、Mg_(45)Ni_(50)Ti_5、Mg_(45)Ni_(50)Al_5、Mg_(55)Ni_(35)Si_(10)和Mg_(65)Cu_(25)Gd_(10)这六种质轻价廉或具有较大玻璃形...
  • 铝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铝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骏遥[1]2015年在《铝基非晶纳米晶涂层制备和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铝及铝合金以其轻质、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良好的机械加工以及易于回收利用等优点,成为了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工程结构材料。然而,铝及铝合金的耐磨损性能差、易于腐蚀等缺点,严重制约其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热喷涂制备非晶纳米...
  • 超声波/纳米铁降解氯代芳香烃的研究

    超声波/纳米铁降解氯代芳香烃的研究

    张选军[1]2004年在《超声波/纳米铁降解氯代芳香烃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应用超声波/纳米铁协同新方法,研究了几种代表性氯代芳香烃的协同降解效果,并对超声波/纳米铁协同、单纯超声波以及单纯纳米铁叁种反应体系进行了对比;考察了pH值、纳米铁用量、有效输出声强、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对协同降解效果的影响...
  • 粉煤灰的环境磁学行为与生态化学

    粉煤灰的环境磁学行为与生态化学

    竹蕾[1]2004年在《粉煤灰的环境磁学行为与生态化学》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实验条件下,对浙江省8个火电厂(温州、钱清、萧山、半山、嘉兴、长兴、台州、北仑)粉煤灰的矿物学、形态与物理性质、磁性与磁性矿物学进行了研究;用模拟酸雨浸提实验、粉煤灰在不同还原条件下磁性参数变化实验和在不同土壤中粉煤灰在不同还...
  • 铁基合金激光熔覆层质量与性能改善的研究

    铁基合金激光熔覆层质量与性能改善的研究

    余菊美[1]2004年在《铁基合金激光熔覆层质量与性能改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激光熔覆的快速加热,快速凝固的工艺特点,熔覆层易产生裂纹,阻碍了激光熔覆技术的工业应用。在常用的自熔性合金中,FeNiCrBSi铁基合金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耐低应力磨损性能和优良的耐弱腐蚀介质腐蚀的性能,但由于其与基底...
  • 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的研究

    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的研究

    廖立[1]2004年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纳米颗粒通常是指颗粒尺寸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颗粒,它的尺寸大于原子簇,小于通常的微粉,一般在1~100nm之间,也有人称它为超微粒子。纳米镍粉作为一种纳米金属颗粒具有极大的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使其在磁性、热阻、光吸收、化学活...
  • 低温燃料电池用纳米催化剂新型制备技术的研究

    低温燃料电池用纳米催化剂新型制备技术的研究

    田植群[1]2004年在《低温燃料电池用纳米催化剂新型制备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燃料电池是一种不经过燃烧直接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是一种绿色能源技术。对解决目前世界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这两大难题具有重要意义,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最为重要的能源动力之一。其中,低温...
  •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与镍纳米线组装体系的研究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与镍纳米线组装体系的研究

    马迪[1]2004年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与镍纳米线组装体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电沉积方法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上制备纳米结构材料。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具有孔径小、柱状孔相互平行等特点,还可通过改变氧化条件灵活调节膜厚和孔径,因此近几年来该方法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研究了在模板制备过程...
  • 镍基摩擦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镍基摩擦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尹玫[1]2004年在《镍基摩擦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各种机电产品的过早失效破坏中,约有70%是由于摩擦和磨损造成的,因此提高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尤为重要。复合电镀技术所需的投资少,操作简便,并可依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来控制镀层的性能,因而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
  • 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制

    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制

    李金花[1]2004年在《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高温太阳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以下简称为中高温吸收涂层)的研制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类总结中高温吸收涂层的基本类型、作用机理和制备方法的同时,介绍了国内外不少科研工作者的的研究工作和最新成果...
  •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

    植奇明[1]2017年在《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工业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工业废水的处理能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工业废水的危害性大、来源广,其毒性会妨碍水生生物的繁殖与生长,甚至给当地的水生态圈造成破坏性影响,因此加强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从电催化氧化法的原理出发...
  • 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过程非啮合多过程元件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过程非啮合多过程元件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周新慧[1]2007年在《啮合同向双螺杆构型对共混体系混合效果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对高聚物共混改性的加工过程中,螺杆构型是影响混合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专业CFD(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软件POLYFLOW,对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过程中,...
  • 纳米TiO2对Mg基复合材料储氢性能的改善

    纳米TiO2对Mg基复合材料储氢性能的改善

    高嵘岗[1]2003年在《纳米TiO_2对Mg基复合材料储氢性能的改善》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对国内外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着重对以下两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1)用过渡族元素Cr对Mg_2Ni合金进行了元素替换,研究了Mg-Ni-Cr叁元合金的晶体结构、微观特征以及吸氢动力学性能...
  • 水溶液电沉积稀土合金薄膜的研究

    水溶液电沉积稀土合金薄膜的研究

    高学宝[1]2004年在《水溶液电沉积Fe-Nd-P、Fe-Ce-P稀土合金薄膜》文中研究指明稀土薄膜已广泛地应用在磁学、光学、电催化和超导器件等领域。这类稀土薄膜功能材料已引起了材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综述了稀土的性质和应用,阐述了水溶液电沉积稀土合金的理论原理,并分析了从水溶液中电沉积出稀...
  • SnAgCuRE钎焊接头蠕变行为的研究

    SnAgCuRE钎焊接头蠕变行为的研究

    陈志刚[1]2003年在《SnAgCuRE钎焊接头蠕变行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欧盟已颁布WEEE法令,明确提出将于2006年全面禁止含铅钎料的使用。面对着商业竞争的压力,各国的电子制造商以及科研机构纷纷开展广泛的无铅钎料研究工作。新型的无铅钎料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更重要的是要有更高的力学性能,...
  • 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催化醇类的需氧选择性氧化的应用研究

    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催化醇类的需氧选择性氧化的应用研究

    刘鹏[1]2003年在《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催化醇类的需氧选择性氧化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选择性氧化醇类至羰基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其在精细化学品工业中具有关键的作用。传统的氧化方法是采用化学计量的Cr(Ⅵ)、Mn(Ⅶ)等无机氧化剂在大量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该工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
  • 系列Co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面光电转换性能的探讨

    系列Co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面光电转换性能的探讨

    范洪涛[1]2003年在《系列Co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面光电转换性能的探讨》文中认为采用常规和非常规方法,以均苯四甲酸、草酸等为桥配体,以甘氨酸、咪唑、水等为端配体,合成了叁种配位聚合物,得到了单晶体。经X-光衍射测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子式如下:(1)[Co_2(C_6H_2(COO)_4...
  • 后过渡金属Ni、Pd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

    后过渡金属Ni、Pd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

    孙彦彬[1]2003年在《后过渡金属Ni、Pd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文中研究说明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是继茂金属催化剂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具胡合成简单、收率高、对空气和水的敏感性弱、催化烯烃聚合活性高等优点。后过渡金属镍、钯烯烃聚合催化剂在催化单一原料乙烯制线性低密...
  • 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作用

    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作用

    杨秋霞[1]2003年在《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聚血红素、聚维生素B及染料类导电聚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用电化学方法探讨了其聚合过程、循环伏安性质,及修饰电极对氧气、多巴胺、肾上腺素、抗坏血酸、半胱氨酸等生物分子的电催化作用。用循环伏安法可在水溶液中制备聚血红素...
  • 以全硅MCM-41作载体制备W系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

    以全硅MCM-41作载体制备W系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

    李翔[1]2003年在《以全硅MCM-41作载体制备W系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文中提出MCM-41分子筛具有比表面积大(>1000m~2/g)、孔径分布均匀、表面酸强度适中、热稳定性好以及孔径可以在2~10nm范围内调节等特点。W系催化剂也因其优异的加氢活性和耐硫性能在深度加氢脱硫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