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有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与风险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与风险管理

    许友清[1]2008年在《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创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商业银行重要业务支柱之一的零售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价值创造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零售业务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利润来源。但是,如何才能保持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零售业务创新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根...
  • 我国融资结构的缺陷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融资结构的缺陷分析与对策研究

    陈耘[1]2003年在《我国融资结构的缺陷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众所周知,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经济主体的产出效应,但是,每个个体的活动都不是孤立发展的,大量案例证明企业发展离不开各关联方的支持,如果经济参与方活动能形成良性循环,那么对经济发展将是乘数效应,如果形成恶性循环,那么经济系统将是无尽内...
  • 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研究——以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为例

    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研究——以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为例

    蔡瑶[1]2003年在《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浙江省温州农村信用社和宁波农村信用社为例子,对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分析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探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总结...
  • 完善地方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法律思考——承包经营—过渡期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有效经营方式

    完善地方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法律思考——承包经营—过渡期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有效经营方式

    范海鹰[1]2003年在《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问题再思考》文中认为国有资产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资本(即经营性国有资产),占我国国有资产总量的66.91%。地方国有资本在我国国有资产的总量所占比例达占52.2%。承载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分布面广、数量多、资产大,其资产、资...
  • 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

    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

    徐小怡[1]2002年在《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是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的新突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国各地已逐渐形成了一批规模不等、水平各异的典型代表,它们不仅堪称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典范,而且在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全国...
  • 黑龙江国有中小型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研究

    黑龙江国有中小型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研究

    张永利[1]2002年在《黑龙江国有中小型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国有中小型商业企业异常活跃,迅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以产权制度为中心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我省国有中小型商业企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有更深了解以及对其在...
  • 论中国西部农村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论中国西部农村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凌月明[1]2002年在《论中国西部农村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文中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培育和发展西部农村市场,促进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叁步战略部署的客观需要,也是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现实需要,更是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
  • 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的行为与制度环境——以农村合作基金会为例

    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的行为与制度环境——以农村合作基金会为例

    邵传林[1]2011年在《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文中指出自中国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官方农村正规金融如农业银行、农信社等机构不仅因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而举步维艰,还大幅收缩其在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存在明显的“去农化”趋势,其支农效果也越来越弱。与此同时,在农村正规金...
  • 浅析我国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革

    浅析我国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革

    陕焰[1]2002年在《浅析我国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革》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我国农村信用社近20多年的改革历程,根据我国合作制的基础,结合我国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合作金融发展的运行轨迹,对我国合作制的改革与现状,从农村金融体制、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农村信用社组织模式、行业管理体制、...
  •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问题研究

    房娟[1]2012年在《我国新型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经济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农村发展依然困难重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停滞,农村富余劳动力居高不下,失地农民...
  • 农村经济信息体系综合评价的研究

    农村经济信息体系综合评价的研究

    刘涛[1]2002年在《农村经济信息体系综合评价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个系统完整、通畅、高效的农村经济信息体系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农村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本文在理论设计上立足于信息经济理论和农业经济理论,并演绎相关科学研究方法,紧紧围绕着农村...
  • 新疆邮政财务管理运行模式探讨

    新疆邮政财务管理运行模式探讨

    徐红兵[1]2002年在《新疆邮政财务管理运行模式探讨》文中认为1999年邮政、电信电分营后,新疆邮政面临财务管理粗放、债务负担重、企业成本费用水平高、亏损严重等方面的诸多问题,3-5年内,新疆邮政能否根据国家邮政扭亏发展战略,实现逐年减亏,并步入良性循环,是新疆邮政财务管理工作关键所在。论文对邮电...
  • 宁夏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宁夏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杨国涛[1]2006年在《宁夏农村贫困的演进与分布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通过设立政策目标、建立专门机构、分配大量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随着中国农村贫困规模和程度的下降,贫困减缓出现了一些新困难。诸如已解决温饱问题的低收入人口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有很大的脆弱性;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 《案例》: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业务办公室——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债务管理

    《案例》: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业务办公室——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债务管理

    阮凤微[1]2002年在《《案例》: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业务办公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由案例及案例分析两部分组成。案例部分以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业务办公室管理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为主线,介绍了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及其贷款背景资料,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业务办公室成长的历史,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在广东的管理...
  • 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分析与改造

    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分析与改造

    贾宁[1]2002年在《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分析与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最主要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融通资金的最重要渠道。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改造关系到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方向,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基础,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甚至会对农村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农村...
  • 吉林省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对策研究

    吉林省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对策研究

    甄理[1]2000年在《吉林省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镇企业在吉林省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对吉林省乡镇企业调查研究基础上,应用产业经济理论和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历史分析与横向分...
  • 现代信用制度与需求形成的关系研究

    现代信用制度与需求形成的关系研究

    刘建新[1]2000年在《现代信用制度与需求形成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一、信用及信用制度(一)信用的概念。信用的原意是相信、信任、声誉等。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指借贷行为。(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信用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叁)信用制度的形成。信用制度就是与信用活动相关的“游戏规则”;就是关于信用发...
  • 一类推广的“秘书问题”及其在银行客户选择中的应用

    一类推广的“秘书问题”及其在银行客户选择中的应用

    冯春龙[1]2001年在《一类推广的“秘书问题”及其在银行客户选择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讨论以银行贷款对象的选择为背景的一类决策问题。我们以商业银行在贷款决策中遇到的客户选择为背景,通过设计贷款决策的最优停止规则,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根据这种决策规则选择出”最好”的贷款对象(客户),从而使得...
  • 中国农业投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

    中国农业投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

    郑洪涛[1]2001年在《中国农业投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和深远的,一定经济结构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是相应投资的结果。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资金短缺将是一个长期的现实过程。我们必须在保证农产品供给充分的同时,处理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个抉择恰...
  • 二十世纪上半叶苏州典当业述论

    二十世纪上半叶苏州典当业述论

    鲍正熙[1]2001年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苏州典当业述论》文中指出典当为旧中国主要金融机构之一,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借助于原始档案资料,以苏州地区为特定地域范围,从社会变迁的角度考察二十世纪上半叶该地域典业的兴衰存亡,希望通过对典当业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演变轨迹的描述,加深对典业兴衰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