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云峰[1]2001年在《黄土中水盐运动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查阅了有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于土壤水盐运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根据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黄土地区溶质运移机制及耦合模型”的具体内容,采用室内实验为主的方法对于含盐黄土在淋洗条件下的盐分运...
林静[1]2012年在《大豆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时空动态研究》文中指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sojae)是引起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重要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每年使大豆减产,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十几亿美元。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但病原菌易变异,使抗病品种丧失抗性,造成病...
林青宁,毛世平[1]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处于农业创新链的中端,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围绕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问题,现有研究主要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农业科技成...
王艳芬[1]2001年在《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原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特征及碳平衡研究》文中认为放牧和开垦目前是内蒙古草原最主要的两种人类生产活动,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这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草原主要温室气体(CH_4、N_2O和CO_2)地-气交换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同时结合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对放牧生...
钟春来[1]2001年在《历史时期长江叁峡主要农作物的嬗变与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农作物作为人们的衣食之源,其发展演变深刻地影响着历史时期某一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本文从区域史的角度着眼,以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为线索,对历史时期长江叁峡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的...
朱宏斌[1]2001年在《战国秦汉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战国秦汉时代,中国先民们同周边及以远地区的各民族进行了以农业科技文化交流为核心的、频繁的联系交往,从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本文即从农史研究的角度切入这一历史性课题,系统全面地展示和分析了战国秦汉...
高明[1]2001年在《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在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达到这一目标,稻田垄作免耕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以1990年建立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常规平作和水旱轮作几种耕...
杨万勤[1]2001年在《土壤生态退化与生物修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土壤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系统、土壤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而构成的有机功能整体。土壤生态退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及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作用或二者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土壤生态系统结构破坏...
李云梅[1]2001年在《水稻BRDF模型集成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因此,对水稻的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历来都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遥感技术提供了周期、迅速、大面积获取农业信息的手段,能够从宏观上实现对作物的全面监测,因此,在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方面是...
卢伟[1]2001年在《森林采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林区目前普遍采用的采伐作业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探讨了采伐方式、集材方式、集材作业季节、集材车辆通过次数、迹地清理方式对采伐迹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
桂林[1]2001年在《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机制及效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新《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我国现阶段新一轮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与以往的土地开发整治略有区别,前者主要是通过大力开展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减少城镇建设及农业内部调整占用耕地,以力争在叁五年内,基本...
王叁[1]2001年在《北碚区坡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坡耕地调查评价是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的两大任务之一。耕地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坡耕地的利用,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农业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坡耕地利用的好坏不但影响生态环境质量,还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与生存。本文通过...
黄金良[1]2001年在《基于CST和GIS的闽东南土壤基层分类研究》文中指出土壤基层分类是沟通土壤分类与土地利用的桥梁。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注重土系与景观的关系,继承了发生学分类的优点,同时又采用GIS技术,借鉴SOTER原理与方法。因此,进行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无论对区域土地...
刘晚苟[1]2001年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容重对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调控》文中研究指明土壤容重是土壤的一项重要特性,它与土壤其他特性如土壤机械阻力直接相关,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继而影响地上部的生长。一些报道证实,土壤机械阻力象水分胁迫一样能诱导根源信号调控植物的生长。水分胁迫信号已得到广泛研究并在生...
杨晓红[1]2001年在《AM真菌特性及其对柑桔生长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是植物根系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M真菌)形成的共生体(Symbiont)。参与丛枝菌根形成的植物是大多数的陆生植物,参与丛...
张晴雯[1]2001年在《细沟水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过程预报模型方法是目前研究土壤侵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可为水土保持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细沟侵蚀物理机理研究是过程预报模型的重要内容。现有的土壤侵蚀过程预报模型虽然在概念上是以物理过程为基础的,但其数学表达式并非完全基于物理过程。水流输沙能力...
侯大斌[1]2001年在《川渝地区土壤可蚀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土壤环境条件、理化性质、数量和分布特征等为基础,应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土壤侵蚀预报模型”(WEPP)中的土壤可蚀性K值,辅以计算机和EXCEL软件,并结合定量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川渝地区各土壤类型的土壤可蚀...
范稚莲[1]2001年在《土壤和超富集植物中磷、砷相互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叁种不同性质的土壤(黄壤、红壤和褐土)对磷(P)、砷(As)的吸附关系和超富集植物对磷、砷的吸收关系。结果表明:1、叁种土壤中,黄壤对As的吸附量较大,其次是红壤,吸附量较低的是褐土。2、在黄壤和褐土中添加不同...
李智广[1]2001年在《区域土壤侵蚀遥感定量监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编写等项目,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土壤侵蚀遥感分类分级、定量监测技术,以及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结构、...
范文波[1]2001年在《坡耕地土壤结皮的成因及其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土结皮是黄土高原农耕地上广泛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在坡面降雨侵蚀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黄土高原南部坡耕地为对象,利用土壤学、侵蚀学、农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和野外定位观测相结合,宏观试验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