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学论文

  • 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李新虎[1]2003年在《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山区小流域是一个自然、经济、人文、社会构成的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山区小流域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资料收集、区域系统诊断、规划决策、防护体系及工程设计、检测评价与调控等,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对研究区的庞大数据进...
  •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文性质的空间变异性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文性质的空间变异性

    何福红[1]2003年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文性质的空间变异性》文中认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地貌复杂,小流域水文性质空间变异性大,正确认识和了解流域水文性质的空间变异性对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和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王东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野外测...
  • 土壤固定态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土壤固定态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刘淑芳,马强,徐永刚,宇万太,潘飞飞[1]2018年在《叁种典型土壤固定态铵及其释放研究初探》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探究叁种典型土壤(黑土、潮棕壤、红壤)的固铵潜力,及其达到最大固铵量后的释放状况,比较了叁种土壤固定态铵库在土壤养分管理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随着氮加入量(NH4Cl)的增大,黑土和潮棕壤的...
  • 小兴安岭红星林业局不同泥炭类型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研究

    小兴安岭红星林业局不同泥炭类型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研究

    史书杰[1]2003年在《小兴安岭红星林业局不同泥炭类型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兴安岭红星林业局地区地势平缓、宽谷、森林繁茂、植被丰富、气候寒冷、地表水多,泥炭得到了大面积发育,是泥炭发育的典型地区。该地区泥炭种类齐全,有落叶松林下、泥炭藓丘下的高位泥炭,草本沼泽植物下的低位沼...
  • 酸化紫色土中镉的生物有效性调控及机理研究

    酸化紫色土中镉的生物有效性调控及机理研究

    林仁漳[1]2003年在《酸化紫色土中镉的生物有效性调控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镉是一种环境危害较大的典型重金属污染物。其污染危害与控制长期以来一直是环境科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对环境镉污染的来源、水平、危害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并依据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镉迁移转化规律的认识提出了许多防治措施,但这些措施...
  •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王金凤[1]2007年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动物群落学研究》文中指出城市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从而导致其环境也发生显着变化。土壤动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土壤动物能够对城市土地利用形式的快速变化、城市环境质量的改...
  • 水旱轮作体系中的养分循环特征

    水旱轮作体系中的养分循环特征

    范明生[1]2005年在《水旱轮作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旱轮作系统是我国重要的作物种植体系之一,种植面积约13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对我国谷类作物生产的贡献率达30%,水旱轮作系统的生产状况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这一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力呈下降的趋势,灌溉水短缺...
  • 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实证研究

    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实证研究

    张晋科[1]2003年在《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工程”将农用地分等定级列为其中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由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基础,以嵩县为试点,对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借以检...
  • 青海高原(西部)土壤放线菌资源及应用研究

    青海高原(西部)土壤放线菌资源及应用研究

    司美茹[1]2003年在《青海高原(西部)土壤放线菌资源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青海位于我国西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72万平方公里。全省地势高亢,复杂而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决定了青海高原的放线菌资源具有独特性。本研究采用常规方法对采自青海省西部大通、平安、乐都、民和及互助等五个县的...
  • 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和BASF复合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和BASF复合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杜安刚[1]2003年在《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和BASF复合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和BASF复合肥对不同作物的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海南省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下,DMPP能有效抑制氮肥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过程,使土壤中的NH_4~+-N较长...
  •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

    车升国[1]2015年在《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肥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单质肥到复合(混)肥、复合(混)肥由通用型走向专用化,是世界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幅员辽阔,土壤、气候和作物类型复杂多样,农业经营以小农经济为主,规模小、耕地细碎化。因此,区域化、作...
  • 控释肥料养分(氮素)控释效果与合理施用研究

    控释肥料养分(氮素)控释效果与合理施用研究

    王小利[1]2003年在《控释肥料养分(氮素)控释效果与合理施用研究》文中认为速效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虽然养分可以直接为作物吸收利用,但肥效持续时间短,一次施用容易伤害作物;另外,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容易发生淋溶、挥发、固定等损失,影响肥效,污染环境。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对速效性肥料进行处理得到的控释...
  • 常规耕作与免耕不同覆盖措施对旱作麦田土壤水分利用影响研究

    常规耕作与免耕不同覆盖措施对旱作麦田土壤水分利用影响研究

    张贵锋[1]2003年在《常规耕作与免耕不同覆盖措施对旱作麦田土壤水分利用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在半干旱典型地区-定西县李家堡镇进行的春小麦生育期保护性耕作试验,对6种处理的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同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变化、土壤水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小麦在不同生育期的耗水特征及耗水量、土壤水分利...
  • 石粉在育苗基质pH值调节中的应用研究

    石粉在育苗基质pH值调节中的应用研究

    王清奎[1]2003年在《石粉在育苗基质pH值调节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pH值是育苗基质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它影响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和活性。工厂化穴盘育苗所用的基质以泥炭为主,但泥炭酸性较强,需对基质的pH值进行调节之后才可用来育苗。国外已有对基质酸碱性调节的研究报道,但国内外泥炭等基质的成分、性...
  • 控释复肥磷素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其对作物的效应

    控释复肥磷素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其对作物的效应

    胡莹莹[1]2003年在《控释复肥磷素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其对作物的效应》文中研究表明控释肥是施肥技术与物质相结合的产物,许多研究表明控释肥具有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吸收相同步的功能,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控释肥中控释氮肥的研究比较多,已经在减少硝态氮淋失、氨挥发,提高氮肥利用率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对...
  •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蚀特征及水土安全评价——以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例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蚀特征及水土安全评价——以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例

    韩武波[1]2003年在《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蚀特征及水土安全评价》文中提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是一种巨型人工松散堆积体,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排土场稳定问题。本研究以我国黄土区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对象,以生物水土保持措施为研究角度,研究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安太堡矿南排土场原地貌的...
  • 番茄、甘薯专用有机—无机缓释肥研制及其生物学效应

    番茄、甘薯专用有机—无机缓释肥研制及其生物学效应

    史春余[1]2003年在《有机—无机缓释肥研制及其生物学效应》文中提出设施蔬菜地土壤与其相邻露地菜田土壤比较,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增加,其增加幅度为:磷>钾>氮>有机质;有效硫、有效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锌和有效铜含量也明显增加。随着设施蔬菜地使用时间延长,有机质和多数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加。与相邻露地...
  • 永州市稻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永州市稻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邓小华[1]2003年在《永州市稻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永州市稻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较系统的统计资料、样区实地调查、发放相关问卷,广泛收集研究区域内58种主要种植模式的详细资料;通过引用前人研究成果和分析,对其中14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稻田种植模式进行了较系统的经济效果剖析...
  • 寒地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研究

    寒地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研究

    宋国强[1]2003年在《寒地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黑龙江高寒地区气候特点,研究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采用盆栽、小区试验、定位试验与大面积示范相结合,本地试验与不同生态区基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直接还田的适宜量、方法、时期、化肥施用技术,研究快速堆制...
  • 半干旱山区植被恢复中的土壤质量演变

    半干旱山区植被恢复中的土壤质量演变

    安韶山[1]2004年在《黄土丘陵区土壤肥力质量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其演变》文中认为土壤肥力质量的恢复、保育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及植被恢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针对土壤学与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性科学问题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对黄土丘陵区典型地区(宁南宽谷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年限及其不同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