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慧[1]2001年在《对石膏改良碱化土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石膏改良碱化土壤,前人己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仍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解决。由于田间的盐分和碱化度的空间变异很大,难以开展理论研究。于是我们采集了有代表性的碱化土壤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将石膏和土按不...
郑纪勇[1]2001年在《土壤中溶质运移的边界层方法》文中认为工业叁废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流失、农药的大量施用以及放射性物质的地下埋放导致了地下水污染,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确定污染的危害程度,必须了解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和预测其动态分布,因此需要建立各种条件下的数学模型和估计模...
青苡任[1]2016年在《玉米穴灌播种机施水装置的设计与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水资源短缺,干旱半干旱地区春旱严重,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广阔,干旱发生频繁,这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坐水播种技术是一种有效抵御春旱的节水抗旱措施,且穴灌坐水播种技术能实现最大程度的节水省水。然而机械化穴灌坐水播种技...
董放[1]2008年在《不同栽培模式及氮肥用量对旱地及半旱地土壤氮素矿化及水分利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氮素和水分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氮素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我国北方一些水资源缺乏,又缺乏灌溉条件的地区,多实施了旱地栽培方式;而在一些灌溉条件的地区,多采用...
宋孝玉[1]2001年在《黄土沟壑区不同下垫面条件对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土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这使人们认识到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必须加强农田水土资源的管理和生态系统重建的研究,处理好水资源利用和生...
刘桢付[1]2001年在《费氏中华根瘤菌的基因标记与竞争结瘤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叁亲本接合转移将含有发光酶基因luxAB的重组质粒pHN102导入费氏中华根瘤菌WWG18,得到标记菌株WWG18-lux。以同样的方法将含有绿荧光蛋白基因gfp的重组质粒pHN129导入费氏中华根瘤菌HNT29...
郑科[1]2001年在《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坡道路侵蚀与生物防护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坡道路由于经常受到扰动,环境小气候恶劣,土壤紧实,植被生长不良,土壤裸露,一旦受到风激雨洗,侵蚀就特别严重,甚至阻断交通,不利于生产经济活动。为了改善山坡道路生态小环境,减弱水土流失,本...
吴会军[1]2001年在《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耕作对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降雨分配不均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季节性干旱成为严重的生产和环境问题,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问题尤为严重。实施土壤耕作管理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本项研究主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模拟降雨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豫西黄土沟壑区5...
卢翠英[1]2008年在《外源水杨酸调控鸭梨和黄金梨果实成熟衰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鸭梨和黄金梨为试材,果实采前一个月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SA)处理树体(0mmol/L、0.02mmol/L、0.2mmol/L、2.0mmol/L),研究了2个品种果实在成熟衰老过程中的呼吸强度及...
陈平华[1]2001年在《抗线虫基因表达载体质粒构建和遗传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围绕抗线虫基因的遗传转化展开,主要内容包括: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2.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试验;3.基因枪法遗传转化研究;4.抗性植株的分子鉴定。提取克隆载体P1832,用NcoI酶切,经klenow补平,再经S...
李会科[1]2001年在《核桃—小麦间作复合系统氮、磷循环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桃是陕西渭北重点发展的经济林木之一,其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但是核桃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如何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快速增值愈受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核桃与作物间作复合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的有效途径...
王新民[1]2001年在《控释氮肥养分释放及在潮土麦田的肥效研究》文中认为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网室筒栽试验以及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本文针对新研制的两种麦田控释氮肥的养分释放、肥效及其与灌水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控释氮肥CRNF-1、CRNF-2的氮素的释放周期明显比尿素长,其氮素释放...
黄炎和[1]2001年在《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文中研究指明采用径流小区结合野外调查分析,系统研究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规律和治理措施。旨在阐述该区的降雨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摸清土壤侵蚀随坡度的分布规律;探索土壤侵蚀预报方法;研究土壤侵蚀与肥力退化的关系及保育坡地果园水土资源的措施。...
韦红波[1]2001年在《区域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遥感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依据水土保持学、生物学、地理学以及遥感信息科学的原理,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遥感评价指标、区域植被遥感信息的提取与集成等方面进行了...
张旭东[1]1989年在《土壤中氨基酸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选取长期定位培肥试验(10年)棕壤和草甸土中的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施低量猪粪、施高量猪粪、施NPK化肥、NPK与猪粪配施、NP与猪粪配施和N与猪粪配施,系统研究了各处理土壤中结合态和游离态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和分布;...
崔宗均[1]1996年在《北方水稻田固氮菌资源的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进一步探明从我国北方6个地区水稻田根据乙炔还原活性分离的根际细菌的固氮能力,寻找有效应用途径做了以下研究。1、用~(15)N示踪法测定结果,18种供试菌的~(15)N原子百分超在0.39-0.67%之间。可见全部具有固氮能力。其中Az...
李辉信[1]1997年在《土壤线虫对养分循环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应用悉生培养法研究接种土壤线虫后,线虫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N、P转化和小麦生长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杀灭线虫对土壤N、P转化和小麦生长的影响,以及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线虫对~(15)N吸收和...
谢忠雷[1]1998年在《茶园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因素与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铝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我国三省区十三个茶园土壤样品和茶叶样品的采集及实验室分析测定,对以下内容进行了探讨:单独浸提法和连续浸提法测定了茶园土壤六种形态铝的含量,探讨了各茶园土壤铝的形态分布规律以及各形态铝与土壤粘粒含量、有...
齐实[1]1999年在《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小流域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环境系统的基础研究,小流域系统调控,土地生产力开发,小流域系统监测和评价以及流...
魏新平[1]2000年在《灌溉对作物根区硝酸钾运移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广泛搜集、查阅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室内试验与野外试验相结合,试验研究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KNO_3为示踪元素,从土壤养分运移的角度、研究了畦灌、喷灌两种典型灌水方式,对土壤水分运动、及养分运移的影响。结合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