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钾硫营养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钾硫营养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王鹏[1]2003年在《钾硫营养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讨大豆施用钾硫营养的可行性及钾硫不同配比方式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两种试验方法,在施用氮、磷营养的基础上,盆栽试验设置单施钾(K)、单施硫(S)、钾硫配施(KS)及对照(CK)4个处理;田间试...
  • 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佚名[1]2014年在《湖北麦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湖北麦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由生物工程学院何家涛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赵劲松、邵振中、程光明、苏琛等同志为中心核心研究成员。一、湖北麦冬研究1.湖北麦冬规范化种植技术与GAP生产基地建设认证项目研究2012年中心与湖北隆中药业集...
  • 杂交水稻高产群体形成的生理特性研究

    杂交水稻高产群体形成的生理特性研究

    姜元华[1]2015年在《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生产力优势与相关生理生态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于2012-2013年在长江下游地区稻-麦两熟制地区(常熟、扬州市),以甬优系列籼粳稻杂交稻(A)为研究对象,当地超级(超高产)杂交粳稻(B)、常规粳稻(C)与杂交籼稻(D)为对照,采用不同轻简化...
  • 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分析和QTL定位

    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分析和QTL定位

    郭龙彪[1]2001年在《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分析和QTL定位》文中研究指明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已成为遗传学和基因组研究的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有关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发掘和利用一直倍受遗传领域和育种界重视,但这些性状多数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使遗传研究...
  •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品质性状遗传体系和杂种优势改良研究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品质性状遗传体系和杂种优势改良研究

    戚存扣[1]2001年在《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品质性状遗传体系和杂种优势改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国内外甘蓝型油菜代表性材料研究主要品质农艺性状的遗传体系和杂种优势改良的潜在可能性与策略。遗传体系的研究主要通过遗传差异较大的二个纯系亲本组合(HSTC14×宁油7号)的分离世代分析和一组亲本,来...
  • 基因工程改良杂交籼稻的抗虫性

    基因工程改良杂交籼稻的抗虫性

    马炳田[1]2001年在《基因工程改良杂交籼稻的抗虫性》文中研究表明水稻(Oryzasativa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近半数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我国,水稻年播种面积在3000万公顷以上,其中杂交稻的播种面积占50%左右,达1600多万公顷,部分省市如四川、江西杂交稻占90%以上。虫害是...
  • 流化床干燥玉米的理论研究

    流化床干燥玉米的理论研究

    杨小静[1]2002年在《流化床干燥玉米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近年来随着干燥技术的发展而引起关注的流化床干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流化床技术由于具有传热效率高、密封性能好等优点而在化工、轻工、医药、食品以及建材工业都得到广泛应用。本课题是河北省热能重点学科干燥方向关于物料下燥特性的研究,主要...
  • 水稻RFLP连锁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水稻RFLP连锁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张书芬[1]2005年在《甘蓝型油菜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甘蓝型油菜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重要作物之一。探讨油菜杂种优势及其产生原因,并对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QTLs定位,可以丰富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学理论,对杂交油菜育种和油菜的品质...
  • 水稻胚乳发育中细胞核与细胞器的结构消长与功能研究

    水稻胚乳发育中细胞核与细胞器的结构消长与功能研究

    韦存虚[1]2002年在《水稻胚乳发育中细胞核与细胞器的结构消长与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水稻(OryzasativaL.)品种“胜泰1号”为材料,采用显微化学、不同固定方法超微结构制样、超微细胞化学等方法,对水稻胚乳发育中细胞核与细胞器的结构消长和功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水...
  • 水稻土供硅能力评价方法及水稻硅素肥料效应的研究

    水稻土供硅能力评价方法及水稻硅素肥料效应的研究

    刘鸣达[1]2002年在《水稻土供硅能力评价方法及水稻硅素肥料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硅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水稻上供硅能力及硅素肥料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辽宁部分地区15种水稻土为供试材料,采取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室内培养及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研究了评价水稻土供硅能力...
  • 水稻OsRAA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水稻OsRAA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葛磊[1]2002年在《水稻OsRAA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文中提出FPF1(floweringpromotingfactor1)蛋白最早在白芥中研究发现是开花促进因子,可能参与了赤霉素的信号传导途径。它可以和AP1和LFY蛋白协同作用,促进茎顶端分生组织向花分生组织转化。本论文将AtFPF1基因...
  • CO2浓度和气温升高对小麦水分养分利用的效应和机制研究

    CO2浓度和气温升高对小麦水分养分利用的效应和机制研究

    李伏生[1]2002年在《CO_2浓度和气温升高对小麦水分养分利用的效应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大气CO_2浓度在逐渐上升,目前已由100年前的260~280μmolmol~(-1)上升到350μmolmol~(-1),并继续以每年1~2μmolmol~(-1)的速率上升,预计到21世纪末期大气CO_2...
  • 可持续农地整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可持续农地整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叶艳妹[1]2002年在《可持续农地整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施农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而且可以改善农地生产环境,这已被国内外乡村土地整理的经验充分证明。例如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我国的台湾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等地的实践都表明,通过农地整理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5~...
  • 大豆源库关系的研究

    大豆源库关系的研究

    田伟华[1]2008年在《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源库关系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大豆产量的形成是源库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源库关系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前人的报道只是单独考虑各形态指标的差异或去源去库对产量的影响,关于大豆源库协同关系的变化及对产量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在大豆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更...
  • 营养条件对春小麦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的影响

    营养条件对春小麦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的影响

    邵兴华[1]2002年在《营养条件对春小麦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的影响》文中提出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化学分析与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N、P、K营养条件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查明了N、P、K、Fe、Mn、Cu、Zn、Ca、Mg、S10种营养成分从分蘖到完熟七个...
  • 大豆开花逆转现象中的形态发生和解剖学研究

    大豆开花逆转现象中的形态发生和解剖学研究

    李晓梅[1]2002年在《大豆开花逆转现象中的形态发生和解剖学研究》文中认为光周期反应敏感的自贡冬豆纯系,其发育模式可因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而变化。本试验采用FAA固定液,用铁矾-苏木精-桔红法对茎顶端分生组织染色,制成永久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短日照、长日照、短日照-长日照处理的各个发育时期...
  • 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河西走廊春小麦品质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河西走廊春小麦品质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辛培尧[1]2002年在《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河西走廊春小麦品质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1年在甘肃省河西地区东、中、西端不同海拔高度的7个试验点上,种植了9个不同筋力的代表品种,测定了它们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降落数值、P(面团弹性)、L(面团延展性)、W(面团烘焙力)...
  • 水土保持耕作对夏种大豆生长动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水土保持耕作对夏种大豆生长动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邵新庆[1]2002年在《水土保持耕作对夏种大豆生长动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综合应用生物学、农学、生理生态学和土壤科学的技术与方法,2001年在甘肃西峰黄土旱塬区,以夏种大豆(GlucinemaxCV丰收1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动...
  •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FPF1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FPF1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魏丽娟[1]2016年在《甘蓝型油菜茎秆木质素与抗性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2n=4x=38,AACC)是由白菜型油菜(B.rapa,2n=2x=20,AA)与甘蓝(B.oleracea,2n=2x=18,CC)自然杂交后双倍化得到的...
  • 棉花体细胞培养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初探

    棉花体细胞培养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初探

    薛美凤[1]2002年在《棉花体细胞培养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其体细胞培养却比较困难。本研究以七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通过不同因素处理研究其适宜的培养条件从而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法,获得了冀棉7号和冀棉14号两个品种的体胚和再生植株;对川棉239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