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乌托邦的解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乌托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解放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案中一直居于核心地位。在霍克海默...
“玻璃天花板”还是“迷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花板论文,迷宫论文,玻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
从比较视角看女性主义法学的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学论文,视角论文,出路论文,女性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女性主义(Femi...
女性主义法学社会性别论的司法适用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性论文,法学论文,别论论文,司法论文,女性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论性别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新题材之历史小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题材论文,历史小说论文,中国当代论文,视野论文,性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
郑宜庸[1]2004年在《审美之难——电影性爱场面的观看心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立足于中国电影观众心理学研究现状,结合中国电影表现性爱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电影性爱场面的观看心理中非审美的成份,探寻观影情境、角色身份对于观影心理的影响,归纳这一特殊场面观看心理的特征,肯定它对于个体的意义。本文主要...
赵乐静[1]2004年在《可选择的技术:关于技术的解释学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首先探索了解释学在何种意义与程度上适用于技术的问题。在强调意会理解的前提下,考察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解释学基础上统一的可能。进而指出,兼具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的技术,有着显着的人文科学特征。文中将技术概念的界定与反对技术本质主...
连恩萍[1]2014年在《简·奥斯汀小说的讽刺艺术及成因》文中指出简·奥斯汀的小说以年轻男女的婚恋为题材,精湛的讽刺艺术是简·奥斯汀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拟以简·奥斯汀的六部小说为例,分析简·奥斯汀讽刺艺术形成的原因。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通过文本分...
郑晓磊[1]2011年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称赞语性别差异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中国大学生称赞语的性别差异研究是语言与性别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男女两性称赞语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描述分析并对比了男女两性称赞语的差异。本文以当代中国大学...
姚佩芝[1]2010年在《多元文化语境下托尼·莫里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非裔美国小说家托尼·莫里森创作的复杂性与艺术风格的多元性一直是研究界探讨的焦点所在。本文在充分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揭示莫里森创作的突破口是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及由此形成的创作。本文试图综合运用叙事学...
赵英俊[1]2002年在《矛盾性在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反映》文中研究说明艾米莉.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60)是美国十九世纪着名女诗人,与艾伦.坡和惠特曼一样,是可以代表美国那个时代的杰出女诗人。在文学地位上,国内知名学者江枫先生曾说狄金森“上承浪漫主义余续……下开现代主义...
尹雪[1]2012年在《汉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研究》文中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特有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与人类的社会态度紧密相连,并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同时,语言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的发展变化可以清晰的展现在语言中。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汉语国家还是在英语国家,始终都是男性处于支配地位...
张浩[1]2004年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精神分析话语剖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运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对20世纪女性文学的核心思想和写作趋势进系统研究。本文分导论和正文两大部分。导论部分简要说明了论文的主题思想、逻辑展开以及所运用的批评方法。正文共有十章,其结构由描述精神分析学影响女性文学的发展演...
邵瑜莲[1]2002年在《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形态》文中认为从第一部大型室内剧《渴望》诞生以来,九十年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开始成为提升电视剧收视率的亮点和引人关注、思考的社会热点。此后,女性问题越来越成为电视剧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出现了一大批以女性形象为主人公的电视剧。本文欲借鉴女性主义理论,尝试通过对...
卓英子[1]2002年在《社会性别与女性平等权的法理思考》文中提出“社会性别”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盖尔·卢宾最早提出的,经女性主义学者们的不断发展,将其定义交融同构为: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气质和角色,及与此相关的男女在经济、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机会的差异。“社会性别”的提出为女性解放...
阮明山(NGUYEN,MINH,SON)[1]2014年在《越南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接受(从2000年至今)》文中指出女性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越南当代文学的一道风景。越南早于20世纪50年代就将丁玲和冰心等女作家的作品译成越南语,只是当时还没有“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时至2000...
夏晋[1]2016年在《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发展中的失语现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口口相传、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逐渐被现代院校教育传承模式所取代。由此,带来了民族美术教育繁荣发展的景象。然而,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秉承“传承民族艺术精髓,创新少数民族文化”的我国高...
朱彦[1]2001年在《苔丝——男权世界中的女性牺牲者》文中认为《苔丝》,哈代最为着名的小说之一,描述了一位乡下女孩先后被一个男人诱奸、被另一个男人遗弃的命运。本文试图从现代人的立场,并从女性的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及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揭示出苔丝在男权社会中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作者处于当时社会条件下对女...
关贞兰,孙梦[1]2016年在《《黑暗的心》国内近15年文献综述》文中认为文学界对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进行了多视角的解读,到目前为止对其作品的研究还在继续,因此将此作品的研究视角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类总结,以展示此作品的研究成果的当前状况并揭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显得很有必要。汤小红[...
段小莉[1]2002年在《女性:弱势的群体——鲁迅的《祝福》、《离婚》和《伤逝》解读》文中提出通过对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女性形象进行评析,认为:祥林嫂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爱姑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抗争者,子君是女性弱势群体中闪光一时的弱者。她们被强大的“杀人团”所包围,同时由于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