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1]2001年在《试论女性在媒介中的地位和角色》文中指出媒介与性别的研究,属于传播学、社会学和女性主义的交叉研究领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一块边缘性区域。国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始于1995年世妇会之后,较之国外同类研究晚了近20年时间。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入手,分别分析作为主体的女性和作为...
边祥云[1]2018年在《燕卜荪复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燕卜荪复义理论集中体现在SeventypesofAmbiguity中,该理论作为新批评中的重要一环,前承瑞恰兹的理论工作,后启新批评其他理论范畴的提出。该理论的研究在新时期以来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在中国的接受研究相对贫乏,本文以S...
王建香[1]2001年在《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及其影响》文中认为伍尔夫考察了在历史和文学中女性受到男权社会的双重排挤和遮蔽,并且在自我意识中女性也全面丧失了自己的存在状况之后,提出要重建独立自足的女性自我,要求女性“成为自己”。这是她基本的女性观。这一基本主张是她的文学创作...
罗卓琳[1]2001年在《挑战父权制:简·奥斯汀小说的女性主义评析》文中提出众所周知,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中一位重要的女作家;而简·奥斯汀是位女性主义作家这一事实却尚未被人们意识到。由于奥斯汀高超的艺术技巧,又由于受父权意识的影响,文学批评界目前对奥斯汀的女性主义意识有...
徐敏[1]2001年在《英语中的性别岐视》文中指出性别歧视—性别语言研究的一个方面,是在揭示了语言的不对称现象以后提出的,其理论依据是Sapir-Whorf假说。本文运用比较、统计等方法,对收集的言语材料断科学的分类和汇总,通过归纳和演绎,把描写和解释相结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语言学的相关理...
刘若钢[1]2001年在《全球化趋势认识误区的理性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它已深深触及人们生活的许多领域和层面,成了每一个人都能亲身感知到的客观实在。学术界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全球化作了各种各样的讨论与界定,但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宽泛...
李三虎[1]1995年在《微电子技术的社会建构》文中研究说明BOSHIXUEWEILUNWEN分类号_UE(注1学位论文微电子技术的社会建构一一技术作为社会过郭荣茂[2]2011年在《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的重构》文中认为扎根于社会基层的民间手工技艺构筑了基础雄厚的大众文化底蕴,并对其他的文化艺术有着深...
孙桂芝[1]2014年在《罗宾·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罗宾·沃霍尔与苏珊·兰瑟率先尝试将叙事学理论引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构建及批评实践中,她们被公认为女性主义叙事学创始人。1986年苏珊·兰瑟发表具有宣言意义的论文...
丘慧慧[1]2000年在《关于后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衍生、发展的基本事实出发,探讨了中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理论话语在中国生成的一个典型范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存在的特殊性、特质性。对它生机盎然的批评现状及其...
张卫军[1]2016年在《“去政治化”时代中国电影批评中的政治—对90年代以来电影批评思潮的一次考察》文中指出当代中国电影批评思潮中的政治性根源于詹姆逊所谓中国电影作为“第三世界”文本的政治性,也与电影批评家所具有的“第三世界”知识分子身份相关。同时,这种政治性又必须要被纳入90年代以来的“去政治化...
刘波[1]2010年在《“第三代”诗歌论》文中指出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第三代”诗歌运动(1984—1989)是继朦胧诗运动之后的又一次先锋诗潮。从1984至1989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阶段,政治上“溽热”、“潮湿”,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思想文化上达到了“文革”之后一个自由发展的鼎盛时期。在...
韦希[1]2013年在《当代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中国高师音乐教育》文中指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是我国国民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20世纪初,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方针下建立的高师音乐教育,奠定了我国当代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基础,进而辐射到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基础音乐教育和学前音乐教育。在百年的历程中...
童中贤[1]1991年在《领导者的权力欲望及其调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权力欲望既象男女关系那样不登大雅之堂,又象利益关系那样不宜启齿,因此,它一直是个心照不宣的内容。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剥削阶级社会中把领导变成了统治,把权力变成了奴役人民群众的工具。恩格斯曾经指出,剥削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