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慈禄[1]2002年在《贫困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学校既是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又是创建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加强贫困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实践“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概念、内涵及一般特征、功能的研究,总结出中学校...
吴珊瑚[1]2002年在《贫困根源的一般性分析与传统体制下中国农民的贫困成因研究》文中认为贫困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由于农村贫困占整个中国贫困的绝大部分,所以本文把研究的对象瞄准农村。同时,中国处于转型时期,对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转型提出积极性的建议。正是对中...
杨国涛[1]2006年在《宁夏农村贫困的演进与分布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通过设立政策目标、建立专门机构、分配大量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随着中国农村贫困规模和程度的下降,贫困减缓出现了一些新困难。诸如已解决温饱问题的低收入人口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有很大的脆弱性;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张明贵[1]2008年在《教育在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和政策的等因素影响,我国西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落后于东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力资源数量庞大而质量相对低下,追究其深层次原因,便...
陈金龙[1]2001年在《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文中认为本论文是《加快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步伐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研究选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癿藏乡(学区)的36名教师为样本,采用行动研究的研究理念,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
王宏杰[1]2001年在《湖北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五大报告把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今后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工作。党的十五届叁中全会又特别提出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巩固扶贫成果,根本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由此可见,促使...
陈秋珍[1]2001年在《广西石山区农民贫困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目前世界上尚有10余亿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他们大部分分布在东亚、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同时贫困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必然存在的一种现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并且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
谭捷[1]2006年在《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它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相对来说劳动力素质较低。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对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是我国的“生态后院”,是能源...
周岚[1]2015年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及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使用年限的延长和交通流量的增加,高速公路病害类型不断增加,病害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高速公路将进入养护的“高峰期”,养护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对高速公路技术状况的检测技术、诊断技术、养护技术、决策等技术的需求将不断...
熊会兵[1]2005年在《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农民就业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经济与社会问题。在人多地少、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下,农业自身无法吸纳我国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才能逐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本研究在全面透视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情...
许义娇[1]2013年在《贵州省县域经济低碳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县一直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的新切入点。而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往往消耗大量资源能源,产生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环境问题,得不偿失,不利于县域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要提高...
曹文道[1]2000年在《转型期中国反贫困机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中国政府自建国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但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扶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并逐步明确的。中国扶贫开发20年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
田虎成[1]2000年在《中国农村参与型反贫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候,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人口的企望,更为各级党和政府组织所关注。在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反贫困斗争中,反贫困的运作机制不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