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视野下司法正义实现的路径选择——以呼格吉勒图案和辛普森案切入分析梁超1,祁天姿2(1.山东大学,山东青岛266200;2.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0)摘要:20...
论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任慧敏(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青年运动,五四精神是青年们基于当时的国情自发并逐渐形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
土族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问题与成应分析——基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调查数据①张兴年祁延梅(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青海西宁810000)摘要:在我国...
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扶贫:逻辑起点、实践困境及路径转向李子华(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民族地区贫困具有致贫原因复杂、精神贫困和技能...
中亚华人、互惠实践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吉尔吉斯斯坦的东干人为例马海龙(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本文基于人类学田野调查,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个案,探讨中亚华人参...
草原文明与绿洲文明的互动:中亚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华人“东干”成功的文化适应而引发的思考李建宗(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在中亚草原和绿洲的基础上生发出两...
生存理性与族群认同——基于中亚东干人族群认同历史过程的个案观察张科(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中亚东干人是在域外定居民族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群体。自清朝同...
主持人语:“海外华人”研究是近年来我国民族学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本土学术研究视阈的重要转向。作为海外华人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干”人同样是学术界聚焦的重点之一,本...
尼泊尔藏传佛教寺院教育调查研究——以博达纳大佛塔周围藏传佛教寺院为中心党措(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0)摘要:文章对尼泊尔加德满都博达纳大佛塔为中心的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现...
藏传佛教寺院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盆地的建立与发展——以博达纳佛塔周围寺院为例尕藏杰(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本文以藏传佛教寺院在加德满都盆地博达纳佛塔周围的建立与...
论藏文高僧传的记史特征——以土观·洛桑却吉尼玛所著僧传为例徐长菊(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0)摘要:藏文高僧传记蕴含着深刻的宗教内涵,是毋庸置疑的。同时,...
敦煌藏文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经》整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桑吉东知(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本文对近百年来(1916~2016年)国内外敦煌藏文写本《大乘无量寿宗要...
支扎上寺寺院经济活动调查报告卓尕措仁青龙珠(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支扎上寺是一座在青海藏区发展起来的专门研究佛教学术的新兴寺院。本文就支扎上寺的寺院经济活动...
论我国藏传佛教寺院的组织环境及发展路径傅利平华珍何峰摘要:藏传佛教寺院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它既有开放系统的特点,又具有封闭系统的特征。它一方面受到外部宏观、微观环境的影响...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胡静(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16)摘要:在社会急剧变革、文化繁荣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继承了周易文化、农耕文明的思想文化,扬弃了诸子百...
一个土库曼王国:尕勒莽人NebilKARADUMAN著闫凌马伟译(土耳其埃尔吉耶斯大学;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海东;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许多来到安纳托...
变迁与承续:喜马拉雅中部洛沃的区域宗教史研究——基于尼泊尔西北部洛沃(木斯塘)的实地考察叶拉太(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摘要:喜马拉雅南麓山区洛沃是西藏文明向西、向...
形式逻辑和辩论逻辑的比较分析李加太青海民族大学摘要:世间万物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人类只有认识、合理利用这种联系,才能够正确在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更好地与地球和平的相处。而联系的...